徒步環島正流行 璀璨珍珠——蘭嶼

蘭嶼的造舟文化獨具特色,特別是他們擅長製作拼板舟,在國際間的知名度和辨識度很高。(魚飛文創提供)
蘭嶼的造舟文化獨具特色,特別是他們擅長製作拼板舟,在國際間的知名度和辨識度很高。(魚飛文創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蘭嶼被形容為太平洋上的一顆璀璨珍珠,我非常同意這個說法,因為它擁有極其獨特的自然生態和海洋文化。這不僅是臺灣的特色,也是南島文化的一部分,展現了非常精采的文化傳統。」——輔仁大學副教授簡鴻模。

蘭嶼徒步環島很慢活,沿著環島公路走,山、海、天、雲的顏色變化萬千,徒步其中,讓夏天的色彩,更鮮豔。(魚飛文創提供)蘭嶼徒步環島很慢活,沿著環島公路走,山、海、天、雲的顏色變化萬千,徒步其中,讓夏天的色彩,更鮮豔。(魚飛文創提供)
徒步旅行,可以親自體驗並了解雅美文化。(魚飛文創提供)徒步旅行,可以親自體驗並了解雅美文化。(魚飛文創提供)
蘭嶼的涼亭,乘涼或看海都行。(魚飛文創提供)蘭嶼的涼亭,乘涼或看海都行。(魚飛文創提供)
輔仁大學副教授簡鴻模,已經舉辦九十多次徒步蘭嶼活動。(魚飛文創提供)輔仁大學副教授簡鴻模,已經舉辦九十多次徒步蘭嶼活動。(魚飛文創提供)

徒步蘭嶼活動正流行。(魚飛文創提供)徒步蘭嶼活動正流行。(魚飛文創提供)

提到蘭嶼的獨特性,已經舉辦九十多次徒步蘭嶼活動的簡鴻模說:「我認為蘭嶼對於臺灣要走向國際具有重要意義,但可惜的是,並未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作為臺灣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珍惜這個寶貴的文化資源,因為它是向國際展示臺灣獨特性的一個關鍵。」
蘭嶼景色優美。(魚飛文創提供)蘭嶼景色優美。(魚飛文創提供)
徒步慢走,了解蘭嶼在地風情。(魚飛文創提供)徒步慢走,了解蘭嶼在地風情。(魚飛文創提供)

西元2000年,簡鴻模發現蘭嶼的文化相當獨特,與臺灣其他原住民部落文化有所不同,從飲食、服飾到居住和娛樂,都有其獨特之處。因此為學生開了一門雅美(達悟)宗教文化研究課程。他認為,應該給予學生親自體驗並了解雅美文化的機會,於是開始利用暑假,帶領學生到蘭嶼,舉辦為期兩週的通識課程,甚至出了一本《蘭嶼徒步環島不要載我》的書籍。

蘭嶼環島一圈35公里,可花一天時間用力走完它,亦可花二或三天細細品味。(魚飛文創提供)蘭嶼環島一圈35公里,可花一天時間用力走完它,亦可花二或三天細細品味。(魚飛文創提供)
蘭嶼有山有海,地景也很特殊。(魚飛文創提供)蘭嶼有山有海,地景也很特殊。(魚飛文創提供)

獨特文化

◎ 飲食:
簡鴻模說:「飛魚神話是蘭嶼文化的核心,影響了他們整個一年四季的生活運作。相比之下,阿美族雖然生活在黑潮流經過的地方,也抓飛魚,但卻沒有像蘭嶼這樣有著飛魚神話和相關祭典。在蘭嶼,抓飛魚有多條禁忌規範,從如何抓飛魚、如何處理飛魚到如何食用,全部都受到規範。他們甚至有專用的灶和盤子,所有與飛魚有關的器具都是獨特的。」

這些禁忌和規範不僅是為了尊重飛魚,也是尊重整個生態系統和飛魚文化的一部分,對於維護飛魚資源的可持續性和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

如何捕捉和處理飛魚,甚至連食用的方式也受到規範。(魚飛文創提供)如何捕捉和處理飛魚,甚至連食用的方式也受到規範。(魚飛文創提供) 

他進一步說明:「蘭嶼的主要食物是芋頭,特別是水芋頭。水芋頭不僅是他們的主食,也是一種具有象徵性的食物。當他們建造大船或拼板舟下水時,儀式上就需要大量的水芋頭。它的美與每一個文化都環環相扣。」

蘭嶼主食地瓜、水芋頭。(魚飛文創提供)蘭嶼主食地瓜、水芋頭。(魚飛文創提供)
大家一起享用蘭嶼在地美食。圖中水芋頭不僅是他們的主食,也是一種具有象徵性的食物。(魚飛文創提供)大家一起享用蘭嶼在地美食。圖中水芋頭不僅是他們的主食,也是一種具有象徵性的食物。(魚飛文創提供)
◎服飾:
相較臺灣其他原住民族花樣繁複、五彩亮麗的傳統服飾,達悟族的傳統服飾,為藍白相間的衣服及丁字帶褲,樣式相對簡單許多。這種特色實際上是為了適應熱帶海島生活而發展出來的。
蘭嶼族人穿著傳統服飾,呈現出獨特的海洋文化。(魚飛文創提供)蘭嶼族人穿著傳統服飾,呈現出獨特的海洋文化。(魚飛文創提供)
達悟族傳統服飾是因應當地炎熱潮溼的環境而生。(魚飛文創提供)達悟族傳統服飾是因應當地炎熱潮溼的環境而生。(魚飛文創提供)

因為蘭嶼天氣高溫多雨,且以海洋為生,達悟族的男子平時僅穿著丁字褲或無袖無領的短背心、頭戴藤盔或木盔,終年裸身赤腳,方便他們下海捕捉海洋生物。至於特殊日子,需要盛裝時,他們則會頭戴銀盔、手戴銀環、胸前掛瑪瑙或貝殼製的飾物、配帶禮刀,禮刀刀鞘刻有傳統幾何紋及人形紋,以細藤編掛索,做工相當精緻。

在蘭嶼隨處可見山羊上山下海的畫面。(魚飛文創提供)在蘭嶼隨處可見山羊上山下海的畫面。(魚飛文創提供)

◎拼板舟:
蘭嶼的造舟文化獨具特色,特別是他們擅長製作拼板舟,這在其他地區並不常見。

簡鴻模指出,蘭嶼的船舶製作不同於傳統的獨木舟,而是由十幾到二十塊木頭拼組而成的拼板舟。這些船舶造型獨特、漂亮,並雕刻著特殊的紋飾,具有極高的辨識度。製作過程包括選材、製作工藝到下水儀式都與飛魚文化密切相關。因此,拼板舟不僅是一艘船,更是整個蘭嶼文化的象徵。

拼板舟在國際間的知名度和辨識度很高。(魚飛文創提供)拼板舟在國際間的知名度和辨識度很高。(魚飛文創提供)
每艘船上的圖紋都有其家族的特色。(魚飛文創提供)每艘船上的圖紋都有其家族的特色。(魚飛文創提供)
蘭嶼被形容為太平洋上的一顆翡翠珍珠。(魚飛文創提供)蘭嶼被形容為太平洋上的一顆翡翠珍珠。(魚飛文創提供)

然而,一般觀光客對這些船舶並不太熟悉。簡鴻模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他表示:「深入了解這艘船的製作過程和文化意義,會發現蘭嶼海洋民族的神奇之處。他們對植物的了解非常豐富,甚至知道一棵樹的哪個部位適合用來造船。每個部落都有許多老人會製作拼板舟,每艘船上的圖紋都有其家族的特色,使得每艘船都獨一無二。」

拼板舟不僅是一艘船,更是整個蘭嶼文化的象徵。(魚飛文創提供)拼板舟不僅是一艘船,更是整個蘭嶼文化的象徵。(魚飛文創提供)

現在我們在臺東可以發現,整個地區的觀光旅遊,都在主打拼板舟。

造型獨特、漂亮,並雕刻著特殊的紋飾。(魚飛文創提供)造型獨特、漂亮,並雕刻著特殊的紋飾。(魚飛文創提供)


簡鴻模進一步說:「從火車站、飛機場的設計元素,到娜魯灣飯店和知本老爺酒店的裝飾,到處都可以見到拼板舟的身影。有人告訴我,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甚至大英博物館都展出過拼板舟,這些例子展示了拼板舟在國際間的知名度和辨識度,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在蘭嶼看看碧海藍天的美麗景色。(魚飛文創提供)在蘭嶼看看碧海藍天的美麗景色。(魚飛文創提供)

◎住屋:
蘭嶼的傳統居住方式也很特別,像是野銀部落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地下穴居。簡鴻模介紹:「蘭嶼原本有六個部落都有傳統的地下屋,但大部分都被拆除,只有野銀部落保存了一半的聚落,而朗島部落則零星保存了。」

這種半穴居的住宅結構,風災中提供更多的保護。(魚飛文創提供)這種半穴居的住宅結構,風災中提供更多的保護。(魚飛文創提供)

蘭嶼的傳統地下屋是非常獨特的,它們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千百年來,為了適應蘭嶼多雨的氣候,以及颱風帶來的影響而發展出來的。

不同角度的蘭嶼。(魚飛文創提供)不同角度的蘭嶼。(魚飛文創提供)

野銀部落地下屋。(魚飛文創提供)野銀部落地下屋。(魚飛文創提供)

簡鴻模補充:「這種半穴居的住宅結構,可以在風災中提供更多的保護,過去颱風如小犬颱風,雖然摧毀了許多建築,但地下屋卻毫髮無傷。這樣的建築形式顯示出他們祖先的智慧,他們能夠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我國文化部曾提出了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蘭嶼一直被列為其中之一。蘭嶼的傳統聚落在全球的傳統聚落中顯得尤為突出,極具文化保留價值。」

然而,他也憂心的提到:「蘭嶼的地下屋文化就像日本的合掌屋一樣獨特。可惜的是,蘭嶼對這些文化的保存不足,導致許多地下屋無人居住,或逐漸遭到破壞。有些甚至被拆除,改建水泥民宿。而外來的觀光客也往往不太熟悉這些地下屋的重要價值,因此無法完整的理解它們。」

保持原始

蘭嶼的傳統祭典與其他地區的原住民祭典有所不同,它沒有歌舞的元素,即使是招魚祭也是如此。這種獨特現象,反映了蘭嶼保持原始傳統的特色,而且並未受到觀光化的影響。

水芋頭不僅是他們的主食,也是一種具有象徵性的食物。。(魚飛文創提供)水芋頭不僅是他們的主食,也是一種具有象徵性的食物。。(魚飛文創提供)
蘭嶼的烤飛魚。(魚飛文創提供)蘭嶼的烤飛魚。(魚飛文創提供)

簡鴻模以文化教育融入部落生活,透過徒步環島帶領參與者親身體驗蘭嶼的文化風情。這種旅程將讓人們深入體驗雅美達悟文化的魅力,引領更多人走進這片文化的海洋。◇

蘭嶼是台灣第一個看到曙光的地方。(魚飛文創提供)蘭嶼是台灣第一個看到曙光的地方。(魚飛文創提供)

延伸閱讀
臺東/暑期豐年祭典 7月6日起共152場
2024年06月28日 | 6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