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臺灣民主路》新書發表 漢詩述說民主

前立法院長游錫堃說,去年臺語漢詩進入國家教育體系,他感到很欣慰。(秀威資訊提供)
前立法院長游錫堃說,去年臺語漢詩進入國家教育體系,他感到很欣慰。(秀威資訊提供)

文/記者徐翠玲

前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舉辦《詩說臺灣民主路》新書發表會。他說,去年臺語漢詩進入國家教育體系,方言被禁相隔72年有這樣(成果)表示有進步。漢詩是藝術、文學,又能夠了解臺灣歷史、民主發展史。只要假以時日,它會傳播的越來越好,「我有這個信心」。

「應該想辦法傳承本土語言,發揚吟唱藝術。」游錫堃表示,像日本的吟唱還是非常的棒,但是日本不會漢音吟唱。全球會漢音吟唱的只有臺灣,福建可能還有,但福建不可能有詩集叫做「民主路」,如果詩集中有民主,一定被禁掉。

《詩說臺灣民主路》是全球漢字文化圈或華文圈第一本以民主為主軸的詩集,收錄1895~2023年39位詩人、70首作品。出書的目的為回顧百年歷史、增進防衛意志、詩說民主源流、強化主權論述、充實公民教材。出書附帶效益包括:傳承本土語言、發揚吟唱藝術、豐富文學修養、反省政治價值觀。

游錫堃說,全球華文版的漢詩詩集沒有用民主貫穿的,在中國不可能,在臺灣兩蔣威權時代講民主,有時候書會被禁,而現在的政府如果要編以民主為主旨、貫穿全書的書籍,委員會通不過,因為牽涉政府預算。因此他自己編輯了民主發展史、臺灣史,以民主貫穿的詩集。

他也提到,1951年教改推行國語、禁說方言,到去年共72年,而去年漢詩吟唱進入國家教育行政體系中,漢詩已經在學校教了。「我們從小都要背格律詩就是漢詩,所以只要假以時日,它會傳播的越來越好,我有這個信心。」

詩人李敏勇指出,臺灣詩不管是新詩或漢詩,在當前的社會中,很少臺灣人在讀。(記者徐翠玲/攝影)詩人李敏勇指出,臺灣詩不管是新詩或漢詩,在當前的社會中,很少臺灣人在讀。(記者徐翠玲/攝影)

與會的詩人李敏勇表示,常聽人說,詩比歷史還真實,從詩裡頭看歷史,不是歷史背後的思想,而是當時人的體驗、感情、意志與政治理念。臺灣詩不管是新詩或漢詩,在當前的社會中,很少臺灣人在讀。因為臺灣是經濟主義社會,對經濟發展極為重視。

「我們的政治比較不是文化性,比較帶經濟性,這反映臺灣社會。在這種情形之下,詩在社會中沒什麼重要的運用。」李敏勇說,臺灣百年來經過日本統治,經歷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的統治,政治在臺灣民主化,詩裡頭反映心的聲音,變成臺灣文化的證據。

他指出,漢詩到現代新詩,臺灣人文化進程、建構經過,都有文化素養。在追求國家進步歷程,對歷史要有了解,而了解歷史的方法不是只有歷史書冊,也可以從詩看到不同的人,幾百年來用詩留下的心得與心聲,說不定可以對臺灣社會與文化有幫助。

李敏勇認為,臺灣的立法院有文化,政治人物就有文化。政治人物文化素養高,臺灣的文化素養就高,臺灣是追求美的國家,看能不能真正完成。◇

延伸閱讀
臺灣國寶級藝術家 陳景容還鄉紀念展
2024年05月06日 | 8個月前
王克雄談228 軍統局如何殺害台精英
2024年04月14日 | 9個月前
2024 哪個國家年輕人最快樂?
2024年03月27日 | 10個月前
離鄉背井「共食」笑與淚
2023年12月22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