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驗:別對照顧者 說「加油」
創辦日本「不勉強照護生活協會」的別府明子,曾照顧公公和自己的父母,其照護歷程長達30年。她的經驗在日本不是特例。她在脫離了照顧者的身分後,才重拾課本,攻讀博士學位。
回首30年的照顧生涯,最艱難的是,曾有一段時間蠟燭兩頭燒,孩子還小,當時想當個別人眼中的好媳婦,犧牲了孩子和自己,這種罪惡感和遺憾直到今日心頭依舊縈繞。
所謂「照顧不勉強」,並不是偷懶,也不是放棄被照顧者。相反的,是不放棄希望。不要讓自己的精神、體力過勞,自己身心穩定,被照顧者也能穩定,照顧品質會更好。
諏訪中央醫院榮譽院長鎌田實同是「不勉強照護生活協會」委員,他來臺灣時,接受《康健》雜誌專訪解釋:「照顧其實就是在『不放棄』與『不過度』之間取得平衡。照顧不能一直用百分百的力量,適量、適度才是最佳照護方式,細水長流才能長久。」
但照顧者的困擾,不只是照顧本身,旁人無心脫口而出的話壓力更大。
照顧者可能已經非常盡心照顧,但長輩的狀況非但沒有變好,反而持續往下,雖然這是衰老必須接受的現實,但內心是酸苦的。如果有人對照顧者說:「加油!」背後的涵義彷彿是:「現在照顧得不夠好,所以要加油。」聽在照顧者的耳中,實在刺耳。
甚至看到照顧者休閒或旅行時,不明就裡的直接說:「媽媽都生病了,你還往外跑?」其實,照顧者又不是罪犯,可以堂堂正正擁有喘息的時間,不需要放棄自己的興趣和友誼。善用居家服務或喘息服務,或接受親友伸出的援手,照顧者才能擁有繼續照顧的力量。
不勉強照顧 6個原則
「不勉強照護生活協會」在接受採訪時,提出了不勉強照顧的6個原則:
1. 不要一個人解決問題
小家庭時代裡,光靠一個人、一個家庭都不足以照顧老人。在需要的時候發出求助,彼此互助,當別人有需要時,也同樣給予回饋。
2. 積極的使用服務、輔具、照護產品
盡可能使用政府的各項長照服務,例如需要出遠門時,不排斥喘息服務,而尿布、床邊扶手等可以幫助被照顧者安心睡覺的產品,也善加利用。
3. 和不同專業的人請教
願意傾吐煩惱,是照顧不勉強的第一步。照顧問題,可以和個案管理師、失智症和神經內科、精神科醫師討論;長照支出可以和家人商討;照顧困擾,也可以打電話給相關的單位請求協助。
4. 了解輕鬆的照顧方法,以及失智的知識
了解、學習輕鬆的照顧方法可以減輕身心的負擔,也能預防照顧帶來的腰痛。了解失智,知道如何應對,也能避免問題行為發生。知識就是力量,照顧也通用。
5. 不追求滿分
照顧不是工作,是生活。生活就是有好有壞、有苦有樂,參考專家的建議,依據自己家裡的情況,找到適合自己家人的照顧模式。
6. 不要忽略自己
如果照顧是犧牲,就會心生怨恨。沒有危及生命,就大而化之、輕鬆照顧就好。除了你,沒有人會擔心你,不要害怕給自己時間、金錢。
照顧如同耍雜耍,同時扮演父母、小孩、員工、護理師、照顧服務員、個案管理師、復健師等,心力交瘁往往也在一瞬間,照顧不勉強,不要成為第二個需要被照顧的人。
——摘編自《慢老2.0:不是活得更老,而是延長健康中年!》,(天下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