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捷發茶莊 西螺老街上 解鄉愁的驛站

「松聲」與「魚眼」兩個詩句,源自於北宋時期蘇軾的一首詩。(廖儷芬/攝影)
「松聲」與「魚眼」兩個詩句,源自於北宋時期蘇軾的一首詩。(廖儷芬/攝影)

文/記者廖儷芬

位於雲林西螺老街的螺陽文教基金會已在捷發老茶莊度過了22年的時光。從荒廢到修護,基金會董事長何美慧深感欣慰。對西螺人來說,這個茶莊不僅僅是一個生意場所,更是西螺離鄉的遊子回歸的故鄉之地。許多西螺人年輕時離開故鄉,卻始終懷念童年的記憶。他們的故居或許已經不在,但這裡卻成為了一個可以追憶童年、追尋文化的驛站。

「他們原來的故居可能被轉賣了,那個家回不去,我們希望捷發茶莊可以成為他們回到西螺,懷念童年記憶,追尋西螺文化的一個地點,在這裡可以安頓他們的身心。」何美慧說道。

捷發茶莊位於西螺老街上,是解鄉愁的好地方。捷發茶莊位於西螺老街上,是解鄉愁的好地方。(螺陽文教基金會提供)

茶莊建築歷史足跡

「我第一次踏入捷發茶莊時,被這裡的寬敞和大氣所吸引。屋主許奶奶穿梭其中,讓我感受到了溫暖。」何美慧輕輕地說著,她眼中流露出濃濃的感慨。

捷發茶莊建於1932年,歷經歲月的洗禮,如今依舊矗立在西螺老街上。從天井的四根大柱子上的象徵意義,到門楣上邀請鹿港詩人的詩句,每一處都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捷發茶莊不僅僅是一個歷史建築,更是西螺文化的據點。
位於西螺老街上的捷發茶莊,仍保留完整的牆面。位於西螺老街上的捷發茶莊,仍保留完整的牆面。(廖儷芬/攝影)

「老房子,有太多的文化元素在裏面, 所有的樑柱 以及建材的使用上面非常講究, 這大柱子最上面是象徵長壽的龜殼紋,下面是象徵多子多孫的南瓜花瓣。」何美慧詳述柱子圖紋的涵義。

大柱子上頭的圖紋採用龜殼,代表長壽。大柱子上頭的圖紋採用龜殼,代表長壽。(廖儷芬/攝影)

在捷發茶莊裏,有著「松聲」與「魚眼」兩個詩句,其實源自於北宋時期蘇軾的一首茶詩。「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這裡的「蟹眼」指的是煮茶時先產生的微小氣泡,當它們漸漸變大時,就是「魚眼」,代表水即將沸騰。而「松聲」則是指蘇軾所創造的煉茶爐,名為「松風爐」。當木頭放入「松風爐」中,火勢漸盛時,會發出嗶嗶啪啪的聲響,恰如松樹葉在微風中的聲音。

這些詩句所凸顯的不僅是茶文化的細緻與美感,更是老屋主許金對於生活的觀照,以及他對於茶文化的獨特體驗與理解。

捷發茶莊處處可見,以茶題字的詩字。捷發茶莊處處可見,以茶題字的詩字。(廖儷芬/攝影)

在展示間中,這裡被稱為「家族史」,展示著許金先生的家族歷史。許金先生起源於中國福建泉州晉江,承接了許捷發號的事業,將其在台灣發展起來。何美慧提到:「最發達的時候,茶莊在嘉義市、嘉義縣和台中市共開設了八家分店。茶莊當時供應的茶品種包括武夷真正水仙、乾記山水仙、天心名色水仙以及包種素茶等。」

捷發茶莊還保留完整的茶章,證明許金先生當年採購武夷山各式茶種。捷發茶莊還保留完整的茶章,證明許金先生當年採購武夷山各式茶種。(廖儷芬/攝影)

捷發茶莊還有一些特殊的設計,例如「門戶洞」的設計,體現了早期台灣民風純樸,在建築設計上也可以看到男女分工,各司其職的意涵。何美慧進一步解釋:「以前不是這樣子門戶洞開的,這個門是關起來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民間的風氣,自然生成的,就要區分內外,外面做生意的場地是男人的世界,女人是在家裡的,這一扇門就是用來區分內外,尤其是在裹小腳的年代,女人其實這一扇門是出不去的。」

這一扇門就是用來區分內外,女人只能透過中間圓形的洞來探看。這一扇門就是用來區分內外,女人只能透過中間圓形的洞來探看。(廖儷芬/攝影)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在這個建築中,我們看到了歷史的痕跡,也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捷發茶莊不僅僅是一個場所,更是一段回憶,一份情感,一種生活方式的傳承。這裡見證了西螺的歷史,展示了往昔的生活方式。從製茶過程到生意帳冊,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記憶。」西螺攝影家魏進福表示。

何美慧也提到:「茶莊成立一百多年,生意到底如何?從它這四十二本老帳冊可以看出來,在修房子的時候,我們還拿到中央研究院修護,還做了數位檔,很驚訝看到這第一本寫的王堯陽,現在他還很有名,堯陽茶行在大稻埕。」

四十二本老帳冊,曾送到中央研究院做修護。四十二本老帳冊,曾送到中央研究院做修護。(廖儷芬/攝影)

當螺陽文教基金會進駐捷發茶莊時,發現一張茶圖,當年許金從武夷山買茶的足跡,「茶圖是我們在修房子的時候,從裡面找出來的,證明說以前在臺灣還沒有種茶樹之前,我們的茶青全部從中國大陸來,武夷山來的,為什麼要這張圖,以前沒有Google Map的年代,老闆我千辛萬苦跑到武夷山,去訪茶園去訪茶,我希望傳承給我的下一代,把這個生意源源不斷的傳下去。」

許金先生請畫家畫的茶圖,看出當年他都到武夷山採買茶青。許金先生請畫家畫的茶圖,看出當年他都到武夷山採買茶青。(廖儷芬/攝影)

「捷發茶莊於明治維新時期建造的,閩式、和風和洋派的綜合式建築。從這個山牆上面你就可以看到,中國不會有菊花,但這裏有,我們是漢人,所以蓋房子的時候,講求吉祥富裕,這裡就有松鶴延年喜上眉梢,還有逐鹿中原的圖騰在上面,看到這隻老鷹讓它咬銅板,老鷹是猛禽,代表他出去外面把錢叼回來,就是生意人、商家希望求家族繁榮富裕的一個象徵。」何美慧第一次踏進這棟老宅,就看到它特別之處。

捷發茶莊山牆融合西洋、閩南和日本風。捷發茶莊山牆融合西洋、閩南和日本風。(廖儷芬/攝影)

她進一步指出:「這棟老建築很大氣,有大天井陽光日照足,通風好。玻璃也非常漂亮,全部都是手工做的,每一扇玻璃都不一樣。家中還有專用的井水,處處展現屋主經濟實力與用心。」

培育人才與推廣文化

螺陽基金會已在捷發茶莊的22年歷程中,培育了許多人才。每學期開辦數十種雲林平原社區大學的課程,並舉辦許多藝術展覽,同時推廣臺灣茶文化的精神。

22年來螺陽文教基金會在捷發茶莊,舉辦各類藝術展覽與課程。22年來螺陽文教基金會在捷發茶莊,舉辦各類藝術展覽與課程。(螺陽文教基金會提供)
螺陽文教基金會2023年舉辦西螺藝術節,受到各界熱烈歡迎。螺陽文教基金會2023年舉辦西螺藝術節,受到各界熱烈歡迎。(螺陽文教基金會提供)

這座相當精緻,充滿竹香、茶香的茶屋,是何美慧在九年前邀請崙背鄉竹傢俱老師傅程名加,現場製作的茶桌、椅,用來款待到訪的友人,整個房子從外到裡,看到很多茶詩,看到很多的精緻的建築,最後再享用一壺茶。可以在這裏細述捷發茶莊和螺陽基金會的老故事。

茶屋採用竹管傢俱老師傅程名加的作品,九年前在此現場創作的。茶屋採用竹管傢俱老師傅程名加的作品,九年前在此現場創作的。(廖儷芬/攝影)

展望未來

何美慧最後感性的表示:「捷發茶莊不僅僅是一個辦公場所,更是立足於西螺文化資源豐富的老街。茶莊希望能夠延續許金先生的精神,振興西螺的文化,讓其傳承下去,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這番話說出了捷發茶莊作為西螺文化的重要意義,以及對於當地人心靈的寄託和情感聯繫。

 

 

延伸閱讀
教職逃兵 廖營餘成為西瓜王的故事
2024年04月22日 | 7個月前
林孟寬 打造水果絲瓜品牌的青農
2024年04月21日 | 7個月前
臺灣拼布藝術 驚豔國際大賽
2024年03月14日 | 8個月前
紙藝中的神童 北港工藝家王雅欽
2024年02月27日 | 8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