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喊漲影響物價? 學者:台灣通膨才剛開始燒

圖為民眾選購商品。(中央社)
圖為民眾選購商品。(中央社)

【記者侯駿霖/台北報導】

經濟部3月下旬將召開電價審議會,由於台電今年預估將大幅虧損,電價調漲態勢逐漸明朗。學者分析,目前電價漲幅尚未定案,消息面可能是測試社會的接受程度,過去壓抑的電價漲幅將陸續開出、勢必影響物價,台灣通膨才剛開始燒,終端需求預計下半年回溫,可能較有調整電價的空間。

台電虧損持續滾雪球。台電2023年單年虧損1,985億,2023年底累積虧損已達3,826億元;2024年預算政院核定台電虧損1,887億元,未來台電再度面臨「資不抵債」的局面。

為避免台電破產恐只有政府撥補和調漲電價,台電曾指出,燃料支出翻倍是近年虧損主因,若完全反映成本上漲,電價至少要漲5至6成;國內電價2022、2023平均各調高8.4%與11%,目前平均電價約每度3.11元。

經濟部3月將召開電價審議會,為電價調漲布局定錨、決定4月電價。經濟部現盤點、評估各產業景氣狀況。據了解,本次電價調漲可能瞄準2類群體,一是半導體用電大戶,以及20年來未調整的330度以下民生用電。

針對「特高壓」用電大戶,考量台電發電成本約每度4元,高於特高壓用戶電費約每度3元,若1年使用100億度電,等於讓納稅人的稅金補貼100億元;另參考韓國、法國電價漲幅高達80%及60%,台灣電費相對偏低,目前傳出的電價版本希望對特高壓用戶調漲10%。

至於民生電價,由於現行120度以下電價為每度1.63元,121至330度為每度2.38元,近20年未漲,加上「電表分割亂象」需要整治,例如中南部透天厝一個門牌卻有多個電表,或房東分割小套房也刻意分割電表給出租戶,此次民生電價可能不分級距全數調漲,但經濟部持續研議中、尚未定案。

台電虧損無法光靠政府補貼解決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對《大紀元時報》表示,去年調整電價就是一項徵兆,台電虧損無法光靠政府補貼解決,執政黨希望大動作調漲電價不令人意外,後續也會產生通膨預期,再漲一波物價。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為了打擊通膨,從2022年以來累積升息21碼,章定煊說,市場預期美國今年會降息,但台灣通膨才剛開始燒,可能還要維持升息的貨幣緊縮政策,金融步調與國外不同步,相當考驗政府智慧。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兼任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高仁山告訴《大紀元時報》,電價漲幅尚未定案,消息面可能是在測試風向,看社會接受程度高不高。台灣曾經油電雙漲,引起民眾反彈,而汽柴油價格近年都有上調,但政府一直壓著電價不動,是為了避免油電齊漲讓物價劇烈變化。

高仁山表示,電價漲1%至2%會產生累積效應,讓物價上漲3%以上,因為製造業、商家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建議分階段漲電價,負面影響較小。

終端需求下半年回溫  調整空間大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指出,台電若因虧損而無法進行投資,將影響未來供電品質,限電與停電風險也會增加,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不利,漲電價勢在必行。但短期內調漲電價不宜一次過高,政府應補貼弱勢家庭或面臨困境的產業。

吳大任說,民生用電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有直接影響,讓家庭支出增加,通膨問題也導致台灣實質薪資負成長,應一併考量。不過,如果產業經營狀況良好、用電續揚,電價調幅大還可以接受,但傳統製造業受到全球升息循環影響,出口情況仍相當低迷。

他說,市場預測美國、歐洲在第二季才會降息,終端需求可能在下半年回溫,因此電價調漲幅度在下半年比較有空間,上半年調幅則應審慎評估。

吳大任表示,以歐洲為例,自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大部分國家放棄從俄羅斯進口便宜能源,造成能源價格不斷攀升,調高工業用電、商業用電的電價後,成本直接轉嫁在產品上,歐洲通膨不但居高不下,德國原先是歐洲重要出口大國、競爭力強,現在幾乎呈現貿易逆差,經濟已在衰退邊緣。

低成本生產已遠去 企業應調整營運

高仁山指出,產業界可能會希望在成本上有討論空間,畢竟基本薪資已在今年上漲,但5月20日新政府上台前,執政黨不會希望留「爛攤子」給下一任做,故電價實際調幅還得觀察。

章定煊認為,儘管電價一次漲足可打消通膨預期,但會讓企業營運風險升溫,不排除工商界考量出口競爭力,可能會與政府斡旋,尤其如紡織等傳統製造業,低毛利很難吸收成本續揚,除非像台積電3奈米有獨占優勢,是「價格決定者」,國外買方就得將成本吃下來。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對《大紀元時報》表示,對比各國電價,台灣要調漲電價其實可以預期,企業應更積極思考成本結構,是否要改善設備、精進效率;政府則應持續調配能源,做到尖峰與離峰用電的平衡與穩定供電等,如果大家都願意正面對話,多一些配套措施,比較有機會達成共識。

「電價只是成本考量其中一環。」白宗城指出,他與德國大廠高層交流發現,歷經疫情、俄烏戰爭等諸多大環境變數,他們選擇適當淘汰低毛利產品,守住高毛利且低資源消耗產品,這是台灣需要學習的地方。如何創造附加價值才是關鍵,低成本生產或服務的時代已不復存在,任何企業都需要重新審視營運模式,才能因應接下來高成本世代的衝擊。

電價劇烈波動  恐影響GDP「保3」

國內智庫近期預測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望達3%以上,但電價調漲恐影響國內生產毛額(GDP)走勢。章定煊表示,經濟模型相當複雜,尤其海外需求是各界最難推估的數據,不過在所有情境不變下,電價調漲幅度過大,可能會讓經濟成長很難保3,因為通膨升溫會降低民眾消費意願,這是大家最不樂見的事情。

高仁山則分析,首先是台灣疫情期間過度拉貨,但目前庫存去化已見底;第二,觀察日本出口呈現雙位數成長,這是今年景氣復甦重要指標,應該在第二、三季開始會非常有感,除非遇到無法預測的黑天鵝。

他說,一般來說,通膨對GDP是正相關,但對人民消費力是負相關,尤其消費占台灣GDP超過五成,因此政府最憂心引發消費萎縮,但從2023年第三、四季消費都有正成長來看,應該不用太擔心。◇

延伸閱讀
通膨降溫慢 韓國央行宣布利率連九凍
2024年02月22日 | 9個月前
台電虧損增大 電價4月擬全面調漲
2024年02月19日 | 9個月前
加薪減稅救低薪 藍委:治標之道
2024年02月07日 | 9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