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增3家醫學中心 3月起門診、急診費調漲
每4年執行1次的醫院評鑑,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延宕,時隔7年終於重啟,衛福部6日發布112年度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北部醫學中心增額錄取3家,包括台北慈濟醫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自3月1日起,這3家醫院的門、急診部分負擔分別調高180元及350元。
醫院評鑑制度已實施二十多年,依不同規模,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每4年須評鑑1次,而每200萬人口地區可設置1家醫學中心。
北慈、雙和、臺大新竹升格醫學中心
目前全臺有19家醫學中心,臺北區(北北基宜金馬)原先有8家,分別為臺大、北榮、三總、馬偕(臺北及淡水院區)、新光、國泰、萬芳、亞東,再加上本次增額評定2家:台北慈濟醫院及衛福部雙和醫院,形成臺北區醫學中心「8+2」。
北區(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及苗栗縣)則因為區域人口數增加,除原本的長庚醫院(臺北及林口院區)外,另新增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形成北區醫學中心「1+1」。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申請醫學中心評鑑的醫院,須先達到醫院評鑑優等、教學醫院評鑑合格、醫學中心任務指標審查合格的門檻,再依醫院評鑑成績占40%、教學醫院評鑑成績占20%、醫中任務指標審查成績占40%之比率,核算總成績。
門診費調高至420元、急診750元
區域醫院升級醫學中心後,民眾部分負擔及健保給付也將受影響。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新增的3家醫院每天門診人數共計約1萬人、急診合計超過五千人,3月1日起,門診費用從240元調高為420元,急診部分負擔也將從400元調升至750元。
龐一鳴說,這對健保給付影響輕微,若以111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推估,臺北區新增2家醫學中心支出約為1億6千萬點,占該分區總點數0.09%;北區新增1家,評估增加點數為5千6百萬點,占該分區總點數0.07%。
醫院評鑑改革 預計3年後上路
至於醫院評鑑改革方面,薛瑞元表示,去年12月已成立醫院評鑑改革小組,將就醫院評鑑制度進行盤點及全面檢視,會研擬專任評鑑委員制度,特別是醫學中心評鑑,希望能由特定委員進行,達到客觀目標;評鑑基礎將採取持續性監測指標,確認醫學中心是否能做到,另外,也將研議是否取消醫學中心家數上限。
薛瑞元說,預計2年內訂出醫院評鑑基準初稿,並進行試評,3年後下一輪醫學中心評鑑正式上路,不影響進行中的醫院評鑑。
醫界:若未控管數量 恐致資源分散
對此結果,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醫界予以尊重,但若以臺灣地區每200萬人口需要1家醫學中心估算,全臺僅需12家醫學中心,全臺目前已有19家,數量增加並非不可行,但也應注意醫學中心的定位與角色。
洪子仁說,民眾常會認為醫學中心技術最佳,在財務負擔許可下以醫學中心為首選,但醫中數量增加後應考慮到健保給付、醫療轉診制度等問題,若未適度數量控管是否會造成醫療資源的分散及醫學中心社區化、區域醫院化的風險發生。
他認為,此次名額增加,應請專家學者系統性的考量評鑑制度如何修改,通盤思考醫學中心增額後對健保支付制度、醫療轉診及臺灣醫療照護制度的影響。
民團:對臺醫療體系發展「弊大於利」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接受媒體電訪時表示,現行的醫學中心已有20多家,再新增三家醫療中心,若因此大家一窩蜂的往醫療中心去跑,「其他醫療層級醫院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用這個醫療層級評鑑告訴國人,醫學中心比較厲害,卻又希望民眾落實分級醫療,要民眾不要去,這也讓分級醫療制度的意義降低,因大家都想追求醫學中心,她直言,這對台灣醫療體系的發展是「弊大於利」。
儘管擴增醫學中心有助均衡雙北醫療資源,但滕西華說,地區醫院升格醫學中心後,部分負擔受影響、民眾看診的健保費也跟著增加,病人蠻無辜的,上述這些副作用,全部要接收,優點可能都是醫院在享受,包括健保給付提高、獎助提高等,可是負面效應都是民眾在承受,變成所有的負面效應,都是民眾及社會承受。
全臺醫學中心分布
地區 | 醫院 |
臺北 | •臺大醫院 •三軍總醫院 •臺北榮民總醫院 •國泰綜合醫院 •馬偕紀念醫院(臺北及淡水院區)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萬芳醫院 |
新北 | •衛福部雙和醫院【新增】 •台北慈濟醫院【新增】 •亞東紀念醫院 |
桃園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臺北及林口院區) |
新竹 |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 【新增】 |
臺中 | •臺中榮民總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彰化 | •彰化基督教醫院 |
臺南 | •成大醫院 •奇美醫院 |
高雄 |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高雄榮民總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
花蓮 | •花蓮慈濟醫院 |
記者鄭琦/製表 資料來源:衛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