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轉型 專家:勿等到病入膏肓

位於臺南市的台灣首府大學於2023年8月停辦。(Wshuang2011/維基百科)
位於臺南市的台灣首府大學於2023年8月停辦。(Wshuang2011/維基百科)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20日召開公聽會,討論少子女化浪潮下,如何協助私立大專校院維護辦學品質、保障師生權益。有專家建議,應放寬對私校校產活化的限制、學雜費等規定,且適度汰弱留強、儘早多角化轉型也很重要。

政陽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忠泰表示,由於社會變遷,土地房價高漲,我國社會住宅比例遠低於其他國家,而私校轉型為社會福利機構原本就是法令所允許,但現在卻要等到山窮水盡才能由地方政府接手興辦改造,在資源使用上,土地房舍對於社會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吳忠泰指出,興學本身就是義舉。但現在大學、專科以上的經營,都不是義舉兩個字可以涵蓋的,還包括學生管理、教師權利、土地房舍的連結,或者是產業的連結,吳忠泰建議,儘早多角化轉型很重要,不要等到病入膏肓、身敗名裂再轉型,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應該要在學校尚未列入專輔前,詢問他們的意願,由內政部國家住都中心,或是衛福部評估國家長照資源,凡是適合轉型為社會福利機構者,由國家徵用或租用校地,來蓋社會住宅。

吳忠泰表示,努力的讓每一所私校維持下去並不是最佳策略,適度的汰弱留強,政府的補助資源再拉高,就能水到渠成,也能順理成章得到外界支持。所有資源的轉移必須要放大格局,臺灣很多事情的進展都過於緩慢,希望這次的私校討論,不要被框定在退場,必須讓社會資源得到更好的運用。

私校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何明果則是為退場學校抱不平,呼籲政府對退場學校給予更多尊重,其次,他除了支持提高補助外,也建議調降公立大學的師生比,鬆綁學費、私校活化校產的限制,讓私校的經營可以更具彈性。

對於專家建議私校在未列專輔前,就協助活化校地,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回應,這是一個好的想法,會進行研究,但這會是教育部備著的方案,應該由學校主動來諮詢,而不是教育部去要求他們轉型;至於放寬活化校產方面,《私校法》已經有規定,已有多所學校提出申請,教育部也樂見。◇

延伸閱讀
私校退場 教團籲增訂再生機制
2023年11月14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