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冰店抽驗 8成不合格
今年7月高雄發生44人冰品集體中毒案,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10月底抽驗南高屏地區22家冰店配料,發現高雄9件中有8件「腸桿菌科」微生物超標,不合格率高達88%,其中一家更超標20萬倍;而臺南不合格率也高達75%,其中一家「腸桿菌科」微生物也超標7萬倍。
高雄市六合路一家八寶冰發生44人集體食物中毒,後續調查指出冰塊並無問題,而是配料遭沙門氏桿菌等4種病菌汙染,衛生局認為冰店自製豆類及相關配料可能為環境之汙染致病來源。台灣消保協會為加強為民眾把關,上月底分別抽驗臺南、高雄、屏東地區冰店的豆製品配料「腸桿菌科」微生物含量,並於13日公布調查結果。
消保協會執行長徐邦瀚表示,這次抽驗南高屏的22家冰店配料,以紅豆、綠豆、大豆、芋頭為主要重點,在臺南8家中有6家腸桿菌超標,不合格率75%,其中奇美醫院附近某店家的甜湯配料超標7萬倍;高雄9家有8家腸桿菌超標,不合格率88%,其中左營某黃昏市場八寶冰配料超標20萬倍。
消保協會指出,這次抽樣的方式都是模仿消費者正常消費,並不會事先通知店家,且購買後馬上放入冰桶保持低溫,當日直送SGS檢驗室收件,但抽驗時並不是酷熱的夏天,卻依然有著超高的超標比率。義大醫院醫師林庭逸表示,食用過量的腸桿菌科食物,會引發急性腸胃炎,輕則上吐下瀉,重則血便,甚至誘發敗血症危及生命安全。
對此,高市府衛生局表示,將針對消保會抽驗不合格店家主動派員查驗,其中有4家在7月抽驗時合格,超標原因可能為未落實環境清消、食材保存不當等。
不過,消保協會祕書長、律師蔡明哲質疑,衛福部自2021年更改法規,在剉冰的衛生標準中將清冰與配料分開檢驗,清冰需檢驗腸桿菌科,但配料卻不用,「可是一般消費者並不會將冰跟配料分開吃」,呼籲衛福部修正檢驗標準,冰品配料也應檢驗腸桿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