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楷書趣聞 珍奇《孔子廟堂碑》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中的虞世南畫像。(公有領域)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中的虞世南畫像。(公有領域)

文/踏雪飛鴻

編按:楷書在古代又稱正書,最早可見於宋代,取之建中立極,不偏不倚,止於最好之意。同時,今日印刷用的楷體是從楷書發展而成,是雕刻印刷最早期參照的字體。唐代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空前興盛的局面。

唐代的各種書體,在藝術風格。唐代有許多楷書名家,他們的作品樹立了豐碑巨制,成為後世楷書的典範之作。

在熱愛王羲之書法藝術的唐太宗之影響下,初唐誕生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他們的楷書風格都是以王羲之筆勢、筆法和氣韻為基礎,且兼融漢魏碑文之法,追求「沖和之美」的藝術美學和「盡善盡美」的境界,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

楷法極則

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是他在六十九歲時完成的成熟之作,成了唐代楷書傳世的「千秋至寶」之一。

《孔子廟堂碑》展現了唐代正書楷法的時代新貌,被讚譽為「楷法極則」。此作納氣韻於法度,融形質於神采,展現書法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本碑文拓本含有唐拓和宋拓兩種來源;清代金石學家翁方剛以旁書註記。(公有領域)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本碑文拓本含有唐拓和宋拓兩種來源;清代金石學家翁方剛以旁書註記。(公有領域)

清嘉慶乾隆間的書法家、金石家,翁方綱的《孔子廟堂碑考》指出此碑特色:「以圓筆為主,保存了魏晉人筆意,整體自然灑脫,字體大小錯落有致,變化莫測,瀟灑靈動。被視為楷法極則。」

唐代大興儒學

《孔子廟堂碑考》的內容寫些什麼呢?從立碑緣起註記中,可以看到是記錄了唐太宗尊崇孔子為先聖,並大興儒學的這一段歷史。

據《新唐書》記載,在唐太宗之前,國學中釋奠祭祀周公,以先師孔子配祀。貞觀二年,臣下上奏,國學的祭典當祀夫子,唐太宗納諫,尊稱孔子為先聖,從而大興儒學,並奉儒學的道德思想為治世圭臬。

唐太宗大興儒學的具體作法為何?據《舊唐書》記載,唐太宗「大徵天下儒士,以為學官」,國學中學生能通一大經以上的都能被任為小吏,使得「儒學之盛,古昔未之有也」。當時精通儒家經典的人才濟濟,升堂講學的達八千餘人。

想想古今中外,在全世界有多少這樣的「大學」?當時唐代的大學成了人才薈萃的國際大學,許多外邦慕名而來,如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等諸國酋長,都遣子弟入了大唐的國學。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本碑文拓本含有唐拓和宋拓兩種來源;清代金石學家翁方剛以旁書註記。(公有領域)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本碑文拓本含有唐拓和宋拓兩種來源;清代金石學家翁方剛以旁書註記。(公有領域)

於是,唐太宗命令虞世南撰文並以楷書寫下《孔子廟堂碑》碑文。虞世南將墨本進呈太宗。貞觀二年十月,碑石勒成,立在長安新孔廟中。碑石高280公分,寬110公分;碑文刻寫楷書35行,每行64字。

千金難得一拓

《孔子廟堂碑》碑成之日即風靡天下,求拓本之人摩肩擦踵,每天都有許多人集結碑下,結果不久就把《孔子廟堂碑》拓壞了。清人孫承澤《庚子銷夏記》記載:「當時車馬填集碑下,氈拓無虛日,故未久而壞」,由此可見《孔子廟堂碑》受到世人珍愛的程度。

如今傳世的《孔子廟堂碑》是唐代之後的拓本。在宋代時,《孔子廟堂碑》唐拓本已經非常難得,一拓甚於千兩黃金。據《庚子銷夏記》記載,宋代名書家黃庭堅(山谷)是少數曾見過唐拓的人之一,他說過:「孔廟虞書貞觀刻,千兩黃金哪購得?」宋人榮咨道曾以三百萬錢購唐拓本,為此碑添了一筆希世史話。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為中國書法中楷書代表作。書法筆調圓潤俊朗,楷體瘦長清秀,有平和潤雅之象。宋朝黃庭堅曾評論:「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公有領域)虞世南《孔子廟堂碑》,為中國書法中楷書代表作。書法筆調圓潤俊朗,楷體瘦長清秀,有平和潤雅之象。宋朝黃庭堅曾評論:「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公有領域)

虞世南書法功夫

虞世南的書法老師是同郡的沙門智永,智永是王羲之書藝的傳人。虞世南勤學深究,「妙得其體」,在當時就出了名,《舊唐書》記載世南拜智永為師「妙得其體」,從此出名,「聲名籍甚」。

宋人朱長文《續書斷》說虞世南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世南從(智永)學焉,盡得其法,而有以過之,其隸、行(書)皆入妙品。」

唐太宗愛極王羲之的書法,乃從虞世南學習,《書史會要》有一則故事,可供後人一窺虞世南書法功夫之一斑。

太宗學習虞世南的字,不過寫「戈」字之腳老是學不像。有一次太宗寫到「戩」字,突發奇想僅寫了左半,再令世南補上「戈」,然後拿給魏徵看。魏徵一看便說:「今窺聖上的書作,就是戩字的戈法逼真。」太宗聽後,慨歎魏徵的真見,此後學書更加努力不懈。

從以上傳世千百年的源起和趣聞中,讓我們認識到《孔子廟堂碑》的珍奇成就,與虞世南的書法功夫。◇

延伸閱讀
國寶肉形石 巧雕酷似東坡肉
2023年10月17日 | 1年前
宏碩壯闊 帝王氣象 唐太宗詩歌
2023年07月05日 | 1年前
千年前古人 風雅消暑文化
2023年06月08日 | 1年前
借古鑑今 古人做這件事消災避禍
2023年05月23日 | 1年前
王僧虔自得於亂世 功勞同比三公
2023年03月06日 | 1年前
獻神的最高禮敬——玉琮
2023年03月24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