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參選人提高教政見 教團批不了解困境
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17日舉行「臺灣高教唯一轉機-邁向公共化」記者會,指出臺灣的高教經費除了「患不均」又存在著「患寡」的問題。選舉將近,高教工會分析各總統參選人提出的政見主張,並指出目前的四位總統參選人,都對臺灣高教的困境了解極為有限。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說明,臺灣的高教發展除了公私校得到國家公共資源挹注比例相差極為懸殊(患不均)以外,更嚴重存在著國家整體對高教公共資源投如長期過低(患寡)的問題。此外,高教工會並針對各總統參選人的高教發言與政見主張提出批判。
首先是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他拋出私校的學費補助,高教工會研究員陳柏謙指出,方向上正確,但擔心這一政策最後恐淪為選前單一政策的紅利煙火,缺乏以公共化為目標的總體政策考量與配套。
接著是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陳柏謙指出,他先批評了學費的補助政策,但隨後公布的政見中,又加碼了對私校學費的補助,並宣稱上限可補助至5萬,但除此之外,他對於整個高教發展的困境及相關問題,卻沒有提出任何分析、想法,顯見對高教基本問題理解都缺乏。
再來是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陳柏謙說,柯文哲雖承認臺灣高教支出占GDP比重過低,但提出的解方卻是透過調漲學生學費,此舉會惡化公私校學生不平等待遇,就像「請鬼拿藥單」。
最後是有意參選總統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陳柏謙指出,郭台銘宣稱將逐步提升高教經費至GDP的1%,但是否由政府增加公共資源投入則語焉不詳、刻意模糊,因此郭台銘只是話術漂亮,主張卻空洞貧瘠。
林柏謙強調,從這四人目前提出的主張來看,對高教的困境了解極為有限或空白。臺灣高教目前面臨到生死存亡危機的十字路口,唯有透過逐年快速增加國家對高教公共資源的投入,同時強化對於私立學校董事會的校內監理,這個方向才是臺灣高等教育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