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推動虛擬電廠 助國內電網更穩定
工研院4日邀集日本東芝能源、台電等國內外專家,交流虛擬電廠的實務經驗與案例,盼能打造臺灣虛擬電廠的完整生態鏈,進而成為未來重要新興電力來源。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虛擬電廠過去十多年就被認為是「下一世代電廠」,國內也逐步發展成果,將協助國內電網更穩定。
電力穩定是國家經濟發展動脈,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全球電力至2025年複合年均成長率約達3%,為同時滿足供電需求及強化電網韌性,各國也將虛擬電廠技術列為重點發展方向。
劉文雄指出,電力用戶不再是消費者而是產銷者,所謂虛擬電廠,使指將多個分散能源(如再生能源、儲能、需量反應等)整合成可調控的電力。以德國Next Kraftwerke為例,該公司市場版圖涵蓋歐洲8個國家、整合一萬個分散能源,可提供9.8GW電量,相當於九座大型電廠的發電量。
劉文雄說,臺灣地狹人稠,興建大型電廠不易,若能在借鏡國外推動虛擬電廠的經驗及早規劃,將有助於供電穩定。他說,美國加州去年9月遇到熱浪造成的斷電危機,即透過居民自用降低用電、短短幾小時就省下近1GW,螞蟻雄兵來避免斷電危機值得臺灣借鏡。
台電副總吳進忠表示,虛擬電廠有助穩定電網系統,台電能不用為了幾小時需求而蓋尖載機組。他強調,電力交易平臺是善用民間資源,截至今年9月底止,有95家合格廠商,可參與容量達到1006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