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翁2230次登頂 富士山為何吸引人?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和文化象徵。(123RF)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和文化象徵。(123RF)

文/陳俊村

日本靜岡縣沼津市一名80歲的「富士山先生」,日前完成第2230次登上富士山的壯舉。這座山到底有何獨特之處,能夠吸引老翁與來自世界各地源源不絕的登山客呢?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這個名叫實川欣伸的老翁,多年來一直堅持登上富士山山頂,因而被譽為「富士山先生」。他在9月10日達成了第2,230次登上富士山的目標。

在當天凌晨4時左右,實川從靜岡縣裾野市的登山口出發,由富士宮登山道開始攀登,在下午大約二時成功抵達山頂,其他登山客還舉布條為他慶祝。

實川在42歲時,首次登上富士山,47歲起開始頻繁登山。年至六旬後半段,他每年積極登頂200次以上,在75歲時,完成了登頂2千次的壯舉。

對於第2,230次登上富士山,實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感慨萬千。能實現夢想的喜悅無與倫比。」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明年5月登上世界最高峰——聖母峰(又稱珠穆朗瑪峰)。

富士山的登山客與雲海。(Shutterstock)富士山的登山客與雲海。(Shutterstock)

地理奇觀與文化象徵

日本觀光局指出,富士山不僅僅是一座高山,它也是日本的文化象徵與地理奇觀。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標高3,776公尺。這座活火山在大約十萬年前開始的火山活動中形成。現在富士山一帶,已經成為人們登山、露營與放鬆身心的熱門旅遊勝地。

來自日本國內外的遊客與登山客,都不遠千里來到靜岡縣與山梨縣,只為一睹富士山的風采。對日本人來說,這座山更是重要的靈性場域,也是藝術啟發的來源。

在幾個世紀以來,日本人早已經與富士山建立了心靈上無法割捨的連結。在近代以前,富士山是一些修行者接受訓練的地方,而民眾也會來這裡朝聖。在富士山山腳的多間神社,就能證明它在信仰與歷史上的重要性。

富士山空拍照片。(Shutterstock)富士山空拍照片。(Shutterstock)

富士山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可追溯至江戶時代(1603~1867年)。當時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等藝術家,創作出一系列與富士山有關的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視角與場景,雕繪出富士山的模樣,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領略富士山的風貌和當地的生活方式。

在葛飾北齋的代表作品之一《富嶽三十六景》中,有幾幅畫作廣為人知,其中包括《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作是葛飾北齋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日本美術作品之一,它描繪漁船衝破驚滔駭浪,而遠景則是富士山。

冨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版畫。(公有領域)冨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版畫。(公有領域)

此外,富士山也是地理上的奇觀,因為它是火山噴發的產物。這座火山最近一次噴發是在1707年,本次噴發持續了16天之久。這次的火山活動形成了寶永山(富士山最大的側火山)、富士山山腳的富士五湖,以及青木原附近的許多洞穴。富士山一帶也擁有許多富含礦物質的溫泉,吸引人們造訪。

富士山位於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範圍內。它在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攀登富士山

日本觀光局說,在每年夏天的登山季節,會有20萬至30萬人攀登富士山。很多登山客選擇日出時分登頂,也就是在前一天開始登山,並在山中小屋過夜,然後在第二天凌晨開始攻頂,如此可觀賞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景致。

登山客在富士山山頂欣賞日出。(Shutterstock)登山客在富士山山頂欣賞日出。(Shutterstock)

依據富士山登山官方網站的資料,富士山雖然富有魅力,但不是很容易登上去的山,欲攀登者應事先收集相關訊息並做好準備。

富士山一共有4條登山路線,登山口是在五合目附近。這4條登山路線分別是:山梨縣一側的吉田路線、靜岡縣一側的須走、御殿場,和富士宮路線。

這些路線沿路都建有山中小屋,在登山季節對外開放。在登山季節以外的時間登山,會有積雪等問題,相當危險。

富士山的一處山中小屋。(Shutterstock)富士山的一處山中小屋。(Shutterstock)

在攀登富士山時,登山客可以選擇彈丸登山或慢行登山。所謂彈丸登山就是徹夜登山而不休息,但登山速度過快會使罹患高山病和受傷的機率增加,危險率通常會高出3倍,所以該網站推薦人們慢行登山並住宿。

要在山中小屋住宿,必須先打電話預約。山中小屋是簡易住宿處,只有最低限度的必要設備,而且空間狹小(僅有一人躺下的位置),沒有洗手和洗澡的地方,因為水資源十分寶貴。

攀登富士山必須裝備齊全。必備的裝備包括禦寒衣物(即使在夏天,山頂的氣溫也可能低至攝氏零下幾度)、兩件式雨衣、頭燈和飲用水等。

至於登山所需時間,該網站說,即使是最短的路線,上山和下山也各需5個小時和3個小時。下山時容易因跌倒而受傷,請注意不要在上山時把體力都消耗掉。

該網站強調,富士山是神聖的山,請不要在戶外便溺和亂扔垃圾。登山客應該把垃圾帶回去。在登山過程中也不能採集動植物或岩石標本。◇

延伸閱讀
【散落人間的文字】五月再訪杜鵑
2023年05月22日 | 1年前
明知虎山難,偏向虎山行!
2022年01月15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