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海鮮「忘了我是誰」? 貝類中毒釀失憶

烤肉食材要新鮮、更要煮熟,避免吃到不潔食物導致中毒,處理海鮮食品,要牢記上述原則,讓佳節團聚更盡興。(123RF)
烤肉食材要新鮮、更要煮熟,避免吃到不潔食物導致中毒,處理海鮮食品,要牢記上述原則,讓佳節團聚更盡興。(123RF)

文/記者李怡欣

中秋節最應景的活動就是烤肉,除了肉類,海鮮也是烤肉趴人氣食材,許多人喜歡生食或半熟食魚貝類,汁多味美,卻潛藏食物中毒風險。在國外曾發生民眾誤食不潔貝類,引發嚴重集體中毒事件,造成4人死亡,而且有10餘人出現「記憶喪失」症狀,後續在貝類檢測出「失憶性貝毒」。

根據食藥署官網指出,1987年,加拿大民眾食用大西洋沿海養殖淡菜後,引起腸胃不適和神經障礙中毒,患者107人,其中4人死亡,12人有記憶喪失的後遺症,後續在其海域觀察到藻類有藻華現象,並在藻類及貝類檢測出失憶性貝毒。

貝類中毒分為「微生物汙染」及「貝類毒素」2大類,微生物汙染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等,近年來我國貝類食品中毒案例,都是此類細菌或病毒所引起。

至於貝類毒素,由於貝類攝食藻類(如渦鞭毛藻、矽藻等)過程,將「藻類毒素」累積在貝類組織中。貝類毒素即使高溫加熱,也不易被破壞。其中毒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肌肉刺痛、口部及四肢麻痺,甚至吞嚥困難、呼吸中止或致命。其中,失憶性貝類毒素則會造成短暫性記憶力喪失。不過,貝類毒素中毒案例較為少見。

「失憶性貝毒為」是神經毒素的一種,主要為赤藻產生藻華時產生軟骨藻酸(Domoic acid),貝類(如竹蟶、蚌、貽貝等)、沙丁魚或蟹類,濾食藻類後,易蓄積於生物體,經食物鏈進入人體。人類若大量吃下,會出現癲癇、喪失記憶,甚至死亡。 

失憶性貝毒會出現在二枚貝(文蛤、牡蠣、淡菜、竹蟶等)或蟹類中。失憶性貝毒破壞控制記憶的大腦內海馬體及鄰近部位,故會造成記憶力喪失。研究記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海岸的海獅及海鳥食用貝類後檢出失憶性貝毒症狀。目前沒有特效解藥。

臺灣尚未出現失憶性貝類中毒案件,不過,民國75年臺灣曾發生民眾誤食西施舌、河豚,導致「麻痺性貝毒」中毒,患者嘴脣出現麻痺、運動失調、身體飄浮感、吞嚥困難、語言障礙等症狀。

避免貝類中毒兩點注意

食藥署指出,直接生食野生貝類水產品,像是生蚵、生蠔、扇貝、鮑魚、蛤蜊及淡菜等,若處理不慎,很可能引發食品中毒。最好避免生食或半熟,在處理過程中,生、熟食用的菜刀、砧板及食具,也都要分開,以免交叉汙染。

許多人喜歡生食或半熟食魚貝類,汁多味美,卻潛藏食物中毒風險。(123RF)許多人喜歡生食或半熟食魚貝類,汁多味美,卻潛藏食物中毒風險。(123RF)

1.澈底煮熟:貝類水產品應澈底加熱後再食用,而且調理食品前後需洗淨雙手,料理過程使用的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避免生熟交叉汙染。

2.慎選來源:選購或食用貝類時,應慎選供應商,避免購買或食用來路不明的貝類水產品;特別是天然野生貝類,切勿自行採摘食用。

食藥署提醒,烤肉食材要新鮮、更要煮熟,避免吃到不潔食物導致中毒,處理海鮮食品,要牢記上述原則,守護您的健康,也讓佳節團聚更盡興。◇

延伸閱讀
月餅藏熱量地雷 4招健康吃
2023年09月26日 | 1年前
向蕙玲出新專輯 獻百歲阿嬤
2023年09月23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