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敵一百 自損三千 陸管制晶片金屬出口
中共商務部週一(7月3日)表示,將對鎵和鍺兩種金屬實施出口管制措施。鎵和鍺是晶片、電信和電動車所需的原料。這意味著美中科技戰升級,但分析認為,中共此舉或自砸腳。
中共商務部週一宣布,從8月1日起,鎵和鍺及其化合物將受到出口管制,企業出口產品需要先向商務部申請許可,並報告海外買家等詳細資訊。
美中在量子計算、人工智慧(AI)和晶片製造等各個領域進行競爭。美國已經採取多種出口管制措施,阻止中共獲得先進晶片技術和設備,以阻止中共發展軍事和監控技術,威脅印太地區安全。美國同時呼籲歐洲和亞洲盟友加入行列,目前荷蘭和日本宣布類似的出口管制措施。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的數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鎵和鍺生產國。鎵用於化合物半導體,可提高運轉速度、降低能源消耗及提高耐熱性。氮化鎵已普遍應用於為5G網路基地臺供電的晶片中,也被軍方用於雷達系統中,並且越來越常被用於電動車充電器。砷化鎵用於無線通訊和雷射光器的一些組件。
鍺在20世紀中葉被用來製造第一批晶體管,有時會少量添加到矽中,以製作先進晶片。鍺已被用於光纖電纜、太陽能電池板、LED,及軍方的熱成像攝影機等產品。
分析:短期影響不顯著
彭博社報導,Recon Analytics LLC分析師恩特納(Roger Entner)表示,中方命令對科技業的影響「取決於現有設備的庫存」,「未來一年左右影響會更顯著。如果再拖下去,價格就會上漲。」
Hallgarten & Co負責人埃克萊斯頓(Christopher Ecclestone)表示,北京此舉會促進西方自行生產這些金屬,「隨後中國的市場主導地位就會喪失,同樣的情況在銻、鎢和稀土等產品上已經發生過了」。
據金屬情報提供商CRU集團表示,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也生產鎵;加拿大、比利時、美國和俄羅斯也生產鍺。
《金融時報》報導,一些中國企業擔心出口管制可能會適得其反。一家中國半導體材料公司的高層主管表示,「在經濟低迷時期,出口管制可能影響到中國廠商的業務,且短期內對國際市場的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