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學校活化偏鄉 學者憂多元教育弱化基礎學科

莫拉克颱風過後,面臨廢校命運的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國小,如今被喚為「臺灣最美麗的小學」。(樟湖生態國中小提供)
莫拉克颱風過後,面臨廢校命運的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國小,如今被喚為「臺灣最美麗的小學」。(樟湖生態國中小提供)

【記者黃玉燕/臺中報導】

2003年發表「教改萬言書」的部分學者,在20年後再次大聲疾呼,不能為了「多元學習」犧牲「基礎教育」,青年的競爭力正在弱化,國家不可不正視。

對於學者關注的「多元教育」,可以追溯90年代興起的「森林小學」,往後的三十年間,森小的精神與理念,逐漸衝擊臺灣公立學校的教育體制,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統計全臺實驗教育數量已接近300家,包含126所實驗學校、75個團體、80個機構,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童人數超過2萬人。

包括蒙特梭利、華德福、生態教育、民主學校、原住民學校、國際教育等各式「實驗教育體系」百花齊放,其理念逐漸為不少家長認同且視為進步的象徵,但在實踐過程中,也有不少機構被淘汰退場,究其主要原因在於學生人數規模普遍較小、私立學校收費過高與發展M型化、畢業生升學銜接不足,以及公校師資、經費及校地不足,不少私校因少子化轉型,以及學校實驗教育偏鄉化等現象。

其中「實校偏鄉化」的現象,因臺灣少子化而更加劇烈,除了要有當地政府的支持,能堅持下來的實校,經過多年運作來,意外成為活化偏鄉的重心,與在地文化、經濟及生活有了連結,可算是臺灣實校的特色。

影片記錄一群孩子單車環島的歷程,為了讓孩子明白「勇敢挑戰」的真諦,陳清圳將每年寒假的單車課程取名「堅毅」。影片記錄一群孩子單車環島的歷程,為了讓孩子明白「勇敢挑戰」的真諦,陳清圳將每年寒假的單車課程取名「堅毅」。(樟湖實驗國中小提供)
台中市議會考察團2023年5月下旬一行人到樟湖實驗國中小取經。臺中市議會考察團2023年5月下旬一行人到樟湖實驗國中小取經。(記者黃玉燕/攝影)

學校實驗教育偏鄉化  半數弱勢家庭

莫拉克颱風過後,面臨廢校命運的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國小,如今被喚為「臺灣最美麗的小學」,不論實驗教育、生態學校、戶外教學等,樟湖都是網路的關鍵字。

在獲得雲林縣前縣長蘇治芬與張榮發基金會支持下,樟湖國小2013年轉型為公辦公營的「樟湖生態實驗中小學」,成為臺灣教育界的傳奇。2019年再成功爭取公辦民營,校方透過專題課程結合社區產業發展的創新學習模式,不僅辦學受到肯定,也帶動地方經濟,成了地方創生的領頭羊,各界觀摩團體絡繹不絕。

沿著蜿蜒的山路上行約半小時,臺中市議會考察團2023年5月下旬一行人來到樟湖村,考察團召集人張家銨議員提到實驗教育在臺中發展很早,卻未能走向公辦民營,因此前來取經。

校長陳清圳親自簡介樟湖國中小的教學理念。他說,學校有半數以上都是在地的經濟弱勢,沒有外界傳的「非富即貴」,不少來自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特殊兒等各種背景。

「沒有家庭的後盾,一味的被比較,孩子的信心會被擊垮。」陳清圳說,「樟湖花最多時間投入的是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學習必須點燃孩子生命的熱忱,先拉回孩子的心,後續的學習動機才有辦法展開。」

但是品格與毅力不是光用教的,一系列的「戶外教育」成為樟湖實校最重要的教育核心。在簡介過程中,了解校方引進KIST實驗教育系統,以品格力、學習力、文化力為辦學目標,希望培養孩子「走出偏鄉的能力,與走回偏鄉的品格」。

樟湖國中小學生組志工隊為社區服務。樟湖國中小學生組志工隊為社區服務。(樟湖實驗國中小提供)

影片記錄一群孩子單車環島的歷程,為了讓孩子明白「勇敢挑戰」的真諦,陳清圳將每年寒假的單車課程取名「堅毅」。他笑說,沒想到連「天公都作美」,每回帶孩子出去挑戰,為期六天、近200人的車隊,幾乎都在「又風又雨」中前行,讓原定的任務更加艱難。

此外,「登百岳」也是鍛鍊意志力的重要活動。陳清圳相信,讓孩子們不斷挑戰身體的極限,「當觸動孩子內心後,孩子的生命變得柔軟,面對別人的脆弱會懂得伸出手,面對自己內心也會更堅強。」

從簡介中,可以認識到樟湖學區涵蓋的社區,有竹林、果園、咖啡、茶園和檳榔等經濟作物,豐富的自然生態成為樟湖規劃特色課程的元素。

「林下經濟」每年都吸引不少教育團體前往觀摩,想了解學校為社區永續發展,產出了哪些課程模式與運作經驗,能作為其他偏鄉學校實施鄉土教育、促進地方創生,及深化地方認同感的參考。

實校退場  「類實驗教育」登場

據統計,全臺最多實驗學校的城市不是臺北,而是臺東,其中以原民實驗教育學校占多數。因少子化,瀕臨廢校的原民小學,在臺東前縣長黃健庭的支持下,擁有全臺最多的實驗學校;鄰近知本溫泉的溫泉國小,於2018年從廢校邊緣轉型為國際雙語實驗小學。

校方將國語與英文課程比例調整為將近1:1,由老師開發在地化英語教材,不少家長慕名而來,跨區學生占所有學生的一半以上。

「沒有補習班、沒有家長指導,臺東所有小學的英語教育都必須在學校完成。」前溫泉國小校長吳正成認為,如果溫泉國小可以發展出偏鄉的雙語教育模式,那其他學校就也可以跟著做

但實驗教育的推展並不易,不僅師資等各種問題接踵而來,投入雙語教育的溫泉國小吳校長也因個人風波,於2021年遭縣府停職,校方決定不續辦實驗教育。校長温上德在上任兩年後,帶領師生從體制外走回體制內,他認為,「實驗就好像一定會走下去、不能退場,這是一個迷思。」

温上德指出,他從代理校長手中接下任務後,當時已有多數老師期待回歸一般教學、喘口氣。但他與在地政府、居民溝通,承諾藉108課綱提供的彈性學習時間,會用英文教學。對於溫泉國小的未來,他樂觀認為,在國小階段只要有心,也能在課綱裡做出夠創新的「類實驗課程」。

東部的實驗學校同時肩負更多的社區與社會責任。吳正成校長遭到停職後,甚至引發在地居民的不滿,齊聚拉布條抗議縣府不公。

民族實中表示,學校會透過不同的方式追蹤孩子的學習狀況。民族實中表示,學校會透過不同的方式追蹤孩子的學習狀況。(黃玉倩提供)

中學實驗教育下的學力待驗證 

「實驗小學」百家爭鳴,「實驗國中」的出現卻引起不少國中家長的質疑。轉型實驗學校的臺北市民族國中,在教學上以課綱為基礎,但學校嘗試教學的創新與改變,對學生的學力有幫助嗎?會影響會考嗎?

根據民族實中的說法,學校會透過不同的方式追蹤孩子的學習狀況,也與國教院測驗評量中心合作,在新生入學階段讓學生做線上測驗,了解孩子學習狀況的起始點,升上八年級再做一次,由此觀察經過一年的教學,每個孩子在接受實驗教育後的改變幅度。

北市另一所芳和實驗國中致力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認為在過去課業壓力下可能沒機會,但在實驗國中卻可以實現。只是部分家長看到孩子沒花長時間讀書、寫作業、準備考試,會反問學校會不會「太自由」?或認為學校「學習風氣不佳」。

不過,關注教育創新的政大教育系教授詹志禹則認為,既然敢辦實驗學校,就要讓學生不只是重「素養」,基本能力也要帶起來,升學考試不能太差,最好兩者都顧到。

隨著大考趨勢逐年走向「素養導向」命題,不再是透過機械性練習能應付,詹教授也認為,這將有利於活化教學的實驗學校。

對於大考走向「素養導向」命題,樟湖生態國中小教師則強調,因為面對現在大考拉高「素養題」,過去死背練習的方式並沒用。至於校本課,樟湖的老師會紮實上完45分鐘,但不會再增加時間寫考卷;空出來的時間增加「自學課程」,並透過教育平臺引導孩子探索。

樟湖教師認為,老師們應該要相信,「只有孩子內在自我效能提高,品格力有了,學習是內在觸發,不是靠外在的壓力,這樣學習才會長久。」

學者指108課綱弱化基礎數理,台大學者提解方。學者指108課綱弱化基礎數理,臺大學者提解方。(記者黃玉倩/攝影)

刪必修、推自學  學者:弱化基礎學科

臺灣「教育改革」(簡稱「教改」)於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後啟動,十年後,一批學者發起「教改萬言書」,檢討「九年一貫課程」是一場「學科上課時數大幅度減少及課程難易度變淺的大災難」。

對於2019年實施的「108課綱」,以「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主軸,2023年6月,學者們再次站出來大聲疾呼,希望政府重新檢討「降必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作法,雖立意良善,但「基礎學科」已明顯弱化。學者們更提醒,臺灣科技人才缺口不斷擴大,「護國山」台積電恐現土石流,呼籲政府正視國安危機。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退休教師段心儀強調,108課綱問題還沒解決,118課綱卻已在著手籌備。新課綱刪減國、英、數必修學分,自然科更僅剩一半,降低學生基本能力、弱化臺灣競爭力,導致高科技半導體業者不得不到大學合作成立半導體學院,除了學分減少,又有素養命題,卻把各科搞得像閱讀測驗。

另在高中端,臺中一中校長林隆諺回應《大紀元時報》表示,大學教授的感受還是肇因於高三下學期,學生根本無法完整學習才是重點,而非整個教改的錯誤。他說,教學時數確實下降,下降時數跑去多元課程,以及大學會看的自主學習,但時間就是這麼一塊大餅,也只能這樣分。但他認為,自主學習對學生是好的,也許在純粹知識授予的量上有下降一些,但課綱都是經過設計的,該給的都會給。

至於高三下的課程,林隆諺校長表示,公立高中都是正常教學,高三下會參加分科測驗的學生比例不算低,今年達到50%,所以老師還是很嚴謹的把高三下每個章節都教完;至於申請入學的考生,學測只考高一、高二的內容,必修沒問題,但選修課程很多放在高三,學生要衝刺面試與準備歷程檔案,所以學習上就不會太用力,但這種情況很難改變,除非升學制度再改。

林校長說,他還是支持多元教育,會就制度面做最好的規劃,並逐漸微調,至於高教端會看到基礎能力不足,這部分隨著時代演進,社會需求也會不同。

基礎數理弱化, 台大學者提解方。基礎數理弱化, 臺大學者提解方。(記者黃玉倩/攝影)

基礎數理弱化  臺大學者提解方

108課綱向「類實驗教育」靠攏,臺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投書媒體憂心指出,期望學生能多元的發展是正面的,但不能捨本逐末地傷害基礎學科能力的培養。多元能力的發展,需植基於扎實的基礎訓練,否則知識的建構將是脆弱而危險。

張耀文指出,他根據有親身體驗的高中生所做的1500份問卷和四場焦點團體研討中兒少提出的「108課綱觀察報告」,兒少們提出五大政策建議與訴求:「弭平課本與考試程度鴻溝、拒絕學習歷程軍備競賽、正視城鄉與資源落差、直面教育現場執行問題和確立教育改革方向」。這些親身經歷的觀察和建議,剴切而接地氣,針針見血,值得社會關注。

張耀文建議,要根本解決當今諸多的考招亂象,須恢復實行「先考後招」制度。他說,「先考後招」制度明顯可以緩解當今諸多的考招亂象,包含高三學習不完整、賭博式考招、甄試衝堂、國英數乙分科測驗不考、學測申請招生效率過低、考招時程混亂等問題。

延伸閱讀
學界:新課綱弱化基本學力
2023年06月08日 | 1年前
保送雄女 偏鄉學生不敢讀
2023年05月09日 | 1年前
歡慶50週年 秀傳以球會友
2023年03月27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