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號首次西太平洋長訓 國防院:驗證對臺封鎖

圖為共軍山東號航艦。(Handout / Japan's Ministry of Defense / AFP)
圖為共軍山東號航艦。(Handout / Japan's Ministry of Defense / AFP)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

中共航母「山東號」作戰群4月首度前往西太平洋進行長訓,國防院學官李旻皇中校研判,共軍目的是驗證對臺聯合封鎖效能,未來可能「由演轉戰」進行封鎖或實施登陸,一旦爆發衝突阻絕區域外主要國家介入。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近日發布最新一期「國防安全雙週報」,學官李旻皇中校以「中共海軍山東艦首次西太平洋遠海長航訓練之觀察」為題撰文進行分析。

對於中共海軍「山東號」航艦編隊於4月5日穿越巴士海峽,展開首次西太平洋遠海長航訓練。李旻皇表示,中共海軍近年積極在西太平洋擴張,主要構成鄰近國家安全與利益的威脅,尤其是對於美國在該區域的影響力和防禦能力產生了壓力。

他表示,中共雖然提升在作戰領域上的軍事實力,但仍有不少的挑戰需要克服,包括缺乏現代海戰之實戰經驗、後勤補給持續力不足以及專業反潛能力落後等問題。

首先在缺乏遠洋實戰經驗部分,李旻皇說,中共主要以執行亞丁灣護航任務為主,雖可讓護航艦隊搭配密集的複合式課目訓練,但難有機會真正跟敵人交火,而且海軍的訓練強度也不如美軍,作戰行動也缺乏實戰經驗。

而在缺乏相當規模後勤補給艦方面,李旻皇說,由於西太平洋上缺乏海外軍事基地,共軍面臨海外補給能量不足,再加上中共目前真正遠洋補給艦僅有12艘,無法滿足軍艦越來越多的遠洋任務,突顯中共海上補給艦缺乏的窘境。

至於缺乏專業的反潛直升機能力部分,李旻皇表示,中共反潛直升機只有「直-9C型」,因體積小搭載探測裝備後,無法掛載反潛魚雷,只能依賴艦艇上的反潛導彈。俄製「卡-28型」機載反潛電子設備較落後、「直-18型」因為體型過大過重,只能在遼寧號航母或兩棲登陸艦大型甲板使用,無法由驅逐艦搭載,若海軍遠洋航行沒有足夠反潛能力,突顯出極大的風險,亦暴露出長期存在的弱點。

針對山東號操演天數長達20日,各式艦載機起降次數高達610次,李旻皇分析,目的是驗證對臺聯合封鎖效能,以完整航艦打擊群於臺灣東部、西南海域進行訓練,未來可能「由演轉戰」,對臺灣進行封鎖或實施登陸,未來一旦臺海爆發衝突時,可以用「反介入∕區域拒止」阻絕區域外主要國家介入,抗衡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海軍影響力。

此外,中共也將積極籌劃海外據點,發展遠海軍事力量。李旻皇指出,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去年12月8日發布「中國建立全球軍事基地之企圖」報告,明確指出中共除第一個宣稱駐軍「吉布地基地」外,未來10至20年間將快速建立全球軍事基地網路。

其中最可能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的4處地點,分別為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及東南亞柬埔寨和緬甸,顯示中共持續增加海外軍事基地確實是海外兵力投射的「戰略支撐點」(Strategic Support Point),以確保自身安全及軍力優勢,未來除可擴大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甚至會嚴重衝擊美國與國際社會的安全及利益。

李旻皇分析,截至今年2月底前,中共海軍共計派出43批護航編隊,達成1500批、約7100艘船亞丁灣舶護航任務,同時主力艦「052D型」驅逐艦南寧號先後參與「和平-23」多國海軍聯合演習,以及阿布扎比國際海事防務展。

他表示,由此可見,中共海軍遠海艦隊配合聯合國執行「反索馬利亞海盜」護航任務,成功取得「任務轉換」(軍事外交訪問、護航任務、聯合演習)經驗與其海軍技術提升、可遠距作戰等,顯示中共海軍已經成功從「近海防禦」轉向「遠海防衛」戰略,以維護其國家戰略下的海外利益。

延伸閱讀
中共難攻臺 專家:有6理由
2023年06月04日 | 1年前
臺為未來20年地緣政治核心
2023年06月04日 | 1年前
裂痕加深 中印互相驅逐記者
2023年05月31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