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圖書折扣戰 定價制是救星?
臺灣兩大電商博客來與momo打圖書折扣戰,在各節日祭出折扣下殺活動,新書上架79折優惠已成常態,但低價競爭之下,不但壓縮了出版社、作家的利潤,也威脅獨立小型書店的生存,恐怕也養壞消費者的胃口。
因此,出版商要求文化部立法限制任意打折,不過也有出版社持反對意見,認為這反而會讓營業下滑,應尊重圖書買賣的自由市場。
統一集團旗下的「博客來網路書店」長年以各式折扣、優惠組合及便捷的物流,吸引不少讀者買單,成為臺灣書業銷售龍頭。博客來從2003年起推出「每日一書66折」促銷,2008年起「新書79折」也成為常態,而富邦集團旗下的「momo購物網」2017年也開始跨足賣書。
據媒體報導,過去是博客來與誠品書店折扣對拚,如今又對上了momo。為刺激買氣、搶市占,舉凡各節慶,兩大電商必有書籍促銷,例如在2020年的雙11活動中,momo和博客來相繼推出限時下殺66折等優惠,此舉引發多家實體獨立書店不滿,歇業一日抗議。
三餘書店表示,新書的網路售價比書店的進書成本還低,雖然網路通路可以幫出版社賣出更多的書,但給予更多的退讓只會助長這樣畸形的供應關係,最終大家都只能在網路上買到書,反對出版品無止盡折扣造成實體書店無法生存。
折扣戰衝擊獨立書店 出版社抬高定價
獨立書店面臨折扣戰的衝擊,小小書房店主劉虹風指出,首先是消費者比價的行為,例如遭消費者質疑,「網路66折的書你們為什麼要賣原價?」再來是書店努力行銷,最終卻變成在幫電商導流量,甚至有網路書店曾打出「店面翻、上網買」的廣告詞。折扣競爭使得無論再好的商品,最終的價值都只剩下「打幾折?」
買越多折越多,讀者、業者看似皆大歡喜,但低折扣下的損失由誰吸收?除了通路犧牲部分獲利,出版社也須負擔更高的折讓比(在商品價格上給予減讓),讓通路能以低價進貨,但相對的,出版社只好墊高定價因應,因此讀者實際上也未必得利,出版界也憂心,讀者養成不打折就不買的習慣,恐造成書價崩壞。
此外,這也會壓縮部分作者的實質收益,據媒體報導,出版社付給作者的版稅,通常是書本「定價」乘以版稅率,但也有出版社是以打折後的「售價」乘以版稅率,作者收益跟著打折。
出版業連署 促「圖書折扣秩序制」立法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博客來又連6天祭出65折至66折書籍優惠,這次卻未先與出版社商談,再引發業者集體反彈,包括三采文化、大塊文化、天下雜誌、時報文化等出版社共同連署,呼籲文化部制定「圖書折扣秩序制」(或稱圖書定價制)立法,也要求通路自律。
根據2017年,立法院網站上對「圖書統一定價制」的研析,定價制即為確保同一時間、同一書籍,在不同地點能以「固定價格或折扣」出售,限制業者任意折扣。
法國、德國、義大利、丹麥、日本、韓國等至少20個國家施行此制,像是法國除規範新書不得低於95折外,後來更納入電子書,也禁止網路零售商推出「95折+免運費」組合優惠;德國則是要求新書上市後18個月內原則上不得打折。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表示,和臺灣其他產業不同的是,出版業的促銷是「不限時間、不限品種,全面打折」。他盼圖書折扣秩序制立法,促使三件事發生:幫助量小、多樣的書店存在;讓大通路發動折扣戰之外的其他促銷創意,良性帶動出版業發展;幫助上游出版業者把心力投注在內容的創造。
限制折扣違反自由市場 反擠壓出版社生計
不過,反對者認為,立法約束市場價格有違《公平交易法》,若沒有折扣的誘因,反會讓購書意願降低。
南門書局總經理張國文表示,仍有許多出版社不是靠博客來或momo才能生存,他們的出版品可以彈性打折、給出非常優惠的折扣,業績也不差,而立法只會「把我們綁住」,犧牲掉有自己一套經營方式的出版社。
張國文強調,很多小出版社如果銷售不如預期,就會用特價售書換回資金,再出版新的書籍,若限制折扣恐怕會沒錢周轉。他認為,這次連署立法的出版社應該直接與通路談判。
文化部則是正面看待立法,但需要有共識才能推動。
據媒體報導,出版界與電商代表5月19日首度就「圖書折扣秩序議題」進行對話會議,雙方並達成「立即建立常態性溝通平臺,持續對話與合作」。
紙本書年銷售額 12年內接近減半
據《天下雜誌》報導,低價折扣戰早已失靈,時報文化董事長趙政岷指出,書價上漲的原因,包含紙張及人力成本攀升、常態性折扣拉高定價,但關鍵還是因為「書賣太少」。書市萎縮下,他也坦言幾乎所有出版人都了解:「敵人不是業界的同儕,也不是電子通路,而是無所不侵的影音串流平臺。」
或許是受到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普及、電子書、串流影音興起等影響,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銷售額統計,臺灣出版業實體書籍的年銷售額,在2010年達到367億元高峰,但從2012年的352億元開始急遽下滑,到2015年剩190億元,再到2022年時僅剩186億元。近10年來,書籍年銷售額近乎砍半。
面對書籍銷售逐年衰退,在線上閱讀、影音盛行的時代,出版業面臨的是,該如何找回流失的紙本閱讀讀者以及書籍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