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海上空汙來襲 環保署:國內減排避免疊加
中國北方沙塵暴來襲,加上偏東風吹拂而來的海上汙染物,預期臺灣空氣品質將惡化。環保署長張子敬16日表示,空氣品質惡化受境外汙染的影響較為明顯,環保署已成立空品惡化緊急應變小組,在預期空品不佳期間要求國內大型排放源減量,降低與境外汙染疊加時的影響。
環保署指出,依監測資料及氣象局氣象資料顯示,16日環境風場為東北東至偏東風,15日晚間有殘留於海上的境外汙染物移入,16日中國沿海PM2.5濃度約為每立方公尺50~65微克,加上本土汙染物混合影響,位於背風測的西半部,因擴散條件差,汙染物易升高;預計19日起南風增強,擴散條件好轉,空氣品質逐漸改善。
張子敬16日受訪時表示,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為臺灣空汙季,主要是因為風向的影響。臺灣最北部的富貴角及金門、馬祖都設有空氣品質監測站,如果監測站濃度上升,代表國內空品受境外汙染影響明顯,這是臺灣無法控制的,但他並不是要把空品不佳的原因都推給「境外汙染」。
張子敬強調,環保署已成立空品惡化緊急應變小組,空品預報能力也從2~3天提升至未來一週,只要預測空品不佳,就會提前啟動相關作業,例如要求大型排放源減量等,盡量減少國內汙染源,在與境外汙染疊加時讓空品預警程度不要達到「惡化」等級。
從空品濃度、空品惡化日數來看,張子敬說,與過去相比已有改善,但沒達到民眾滿意時就不算做得好。他形容,空汙防制平時需「健骨強身」,如提升空品標準及工廠管制等;在空品惡化期間則需「鎮痛解熱」,要求排放源減量,避免與境外汙染源疊加,「發燒時不要燒壞腦袋」。
此外,中央氣象局預估,18日之前全臺氣溫逐日回升,平均高達30℃以上,中南部近山區氣溫更上看35℃;19日中午過後將有鋒面接近,北中南部皆有出現雷雨機率,19日全臺有雨,雨勢強度不小,可讓久旱的中南部稍有進帳,但要真正解渴仍需待5月的梅雨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