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法案太難接受 外媒:台積電認直接向美國政府溝通中
美國晶片法案要求企業得繳出機密資料才能申請,引發業界擔憂,據路透社報導,台積電證實「直接向美國華盛頓政府溝通」。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表示,希望美國的補貼細節不要影響臺美產業合作及產業生產成本。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罕見表態,指出無法接受美方部分的補助限制條件。
而據路透社的最新報導,台積電正式聲明,承認正為「CHIPS ACT」(晶片行動法案)指南進行溝通。台積電投資 400億美元(逾新臺幣1.2兆元)在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新建工廠,以支持美國政府的晶片在地製造計畫,而背後部分資金來自CHIPS法案的補貼。
不只台積電,報導說,韓國總統尹錫悅也率三星、海力士等半導體公司向美方溝通,並為晶片法案爭議感到擔憂。
法案目前尚在60日評估期
針對台積電的表態,王美花10日表示,望這件事不會影響雙方產業合作、產業建廠成本,目前台積電正與美方溝通,相關限制尚未定案。目前處在60天法案評估期內,經濟部密切了解進展。
同時,台積電到歐洲設廠似乎有進度,媒體報導,台積電近期向供應鏈要求提供設備、耗材等出貨至德國的初步報價內容,意味台積電德國設廠計畫應已接近成熟階段。
報導指出,台積電先前曾對供應商提出類似出貨至美國的報價要求,之後便宣布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計畫,因此推測台積電要求供應商提供出貨德國報價,赴德國設廠計畫應已接近成熟階段。但台積電表示,歐洲設廠一案還在評估中。
另外,台積電的設備供應商之一的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 (ASML) 宣布加碼投資臺灣,並針對2奈米晶圓光學量測設備研發製造,向經濟部申請「A + 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研發補助。
對此,王美花表示,非常高興看到國際大廠來臺投資,希望臺灣的設備或材料廠商,可以與國際大廠合作,形成更好的供應鏈生態系,並帶動臺灣設備廠商的產業升級。該申請案應該會在4月下旬審查。
學者:營業機密應寸步不讓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提到,台積電對營業機密的保護,態度應是寸步不讓,因為一但交出營業機密,未來的風險無法預料。特別是台積電的競爭對手裡有美國的本土廠商英特爾,且無法確保美國政府不會把這些機密資料交給他們,這是台積電面對的最大困境。
他說,台積電在美國生產相當依賴美國政府的補貼,否則會因為無法壓低成本而讓產品沒有競爭力,所以這項補助相當關鍵。台積電目前已經投入一定的費用在美國興建廠房,等於頭洗了一半,如今美國政府開出當初承諾之外的艱難條件,對台積電而言相當難以接受。
吳大任認為,由於補助、營業祕密都是台積電赴美的重要考量,如果條件談不攏,確實可能影響到台積電在美國的發展進度。另外,由於台積電赴美一事是當初臺灣、美國等雙方政府積極促成的事,臺灣經濟部也有一部分責任,透過管道與美方溝通也是必須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