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築業祭清退令 超齡農民工難過日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就業形勢雪上加霜。近年來,中國多地建築業發布「清退令」,超過60歲的農民工一律「禁止僱用」。據統計,未來有近八千萬名超齡農民工,將面臨無工可打、無地可依、退休與養老的困境。
近年來,上海、天津、江西、四川、廣東等地的建築業發布了「清退令」;其中,上海在2019年最先施行——禁止60歲以上男性及50週歲以上女性,進入施工現場從事建築施工作業。
2022年4月,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農民工總量為2.93億人,平均年齡41.7歲;50歲以上占比27.3%,將近八千萬人。對此數量龐大的群體而言,繼續就業、退休與養老的困境近在眼前。
今年3月28日,騰訊新聞發表〈「清退令」背後:8000萬超齡農民工,無工可打、無地可依、無休可退〉一文,描述了這些超齡農民工的現實困境。
陸媒報導,今年2月,為了繼續打工,一位64歲的老建築工謊報年齡辦了假證件;一大批超齡農民工流向零工市場,他們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一樣,做起了「日結」(領日薪)臨時工。
該文的報導引述了一位出身於農民工家庭的勞工社會學研究領域學者王歐的說法。王歐表示,五、六十歲的農村人,孩子外出讀書或打工,還沒結婚生子,需要他們繼續積累財富,為房子、彩禮或將來的其他開支做準備;他們同時還面臨其他的壓力,比如疾病等。
王歐說,與其說是超齡農民工自主選擇了「不退休」,不如說是他們對子女的責任、對養老和對生病的隱憂,迫使他們在別人頤養天年的時候,繼續不停的工作。
王歐表示,這與當前的社保制度有關。「像我父母這樣的農民工,幾乎都沒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有的人會自己繳新農保。以江西為例,最低檔一年300元(人民幣,下同),最高檔一年6千元;絕大多數人交的是最低檔,六十歲後一個月只能領100多元。這樣低的標準,如果不繼續打工掙錢,怎麼維持生計?」
王歐表示,城裡沒工作了,回家種地是退路。而現實情況是,很多工人老家的地被徵用了。隨著農業機械化、集約化(指集中資源、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的發展,也不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的投入;即便有地,回家也沒太多事可做,回報率也低。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鄭風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些年齡過大的農民工,從事重度體力工作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有些地方就乾脆「一刀切」,給他們劃定一條年齡線,對越線者一概不要。
鄭風田說,比起青壯年農民工,這類群體的事故發生率確實會高一些,但「一刀切的做法有些簡單、粗暴,地方上也有推卸責任的嫌疑,對這類群體下清退令,迫使他們離開建築工地,反映出多方面的現實困境」。
江西撫州市一位包商表示,他現在正在用的農民工,最年長的已經有七十多歲;用超齡農民工也是無奈之舉。年輕人不願來,有的寧願在家打牌,也不願來建築工地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