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無法享受經濟成長? 學者:央行低估通膨所致
中央銀行將於3月23日召開第一季理監事會議,儘管外界認為,央行仍有升息空間,但近期央行總裁楊金龍鴿派立場受到質疑。學者提到,臺灣央行長期低估通膨,使得物價、房價無法受到控制,讓民眾實質購買力降低,無法享受到近幾年經濟成長的果實。
央行前副總裁陳南光近日再度抨擊央行貨幣政策,指央行在對抗通膨方面過於消極,過早放鬆貨幣政策,只會讓通膨拖延更久。央行總裁楊金龍在本月1日表示:「我認為現在貨幣政策是合適的,臺灣不會陷入停滯性通膨。」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對《大紀元》表示,預期今年全年的物價上漲會超過2%,而第一季肯定會遠大於2%,「如果央行總裁楊金龍如他在去年第四季理監事會所言,那他應該要升息了。」
央行恐低估通膨
央行理事張建一日前提到,央行確實有升息空間。蔡明芳認為,現在不是討論該不該升息,而是如果央行低估通膨,「是否代表升息碼數,要從去年的緩升半碼,擴大成1碼?」蔡明芳認為,臺灣央行長期低估通膨,採取較緩和的貨幣緊縮政策,最終導致物價持續往上升,「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超過3%,雖然部分原因是適逢過年,但確實有很多民眾認為,物價漲幅居高不下。」
「央行去年3次理監事會都是升半碼,他們的政策基礎是稱物價會緩步回穩。」蔡明芳認為這種說法並不合理,他說,去年8~11月扣除蔬果、能源的核心CPI年增率大於總體CPI年增率,代表通膨已經深入到消費者購買的各個品項,不再只是單純受到俄烏戰爭導致的能源價格的短期影響。
緩升並無法有效幫助出口
「對於受薪階級而言,央行的決策正在持續降低人民的購買力。」蔡明芳說,「這幾年,臺灣經濟成長有目共睹,很多廠商回臺投資,即便政府講再多臺灣的經濟有多好,一般民眾卻感受不出來,因為物價漲得非常的多。」
蔡明芳說,央行緩步升息的考量可能是想顧出口,但這樣升息模式對新臺幣匯率影響並不大,沒有辦法去有效的幫助到出口。第二是,避免造成房貸族的負擔,但卻沒考慮到定存族的利息收益,這塊族群等於被犧牲。
物價高漲體現在房價走勢上
另外,物價壓不下來,體現在房價走勢上,蔡明芳說,臺灣房價從2020年開始飆漲,央行認為管理房價不是他們的業務,但房貸利率、選擇性信用管制確實可以影響房價,這些都是央行擁有的工具,卻沒有善用,「央行不要讓人民東西也吃不起,房子也買不起。」
蔡明芳說,臺灣房價處在高檔,央行又讓銀行給予七、八成的房貸成數,等於變相鼓勵消費者購屋,而又在升息的環境下,增加房貸族的負擔,「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他認為,央行政策確實不應該過度影響房價,但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健全,央行有最有效的管制工具。
當前經濟前景不明,央行可能得顧及中小型建商,希望房市軟著陸,蔡明芳說,這部分央行也擁有工具,可以針對中小型建商較多的區域,進行選擇性信用管制的差異化,「央行以前就有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