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2023年的美國六大政治事件和人物
週二(1月3日)新一屆美國國會宣誓就職,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將選舉新議長。2023年的國會將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共同掌控,並為2024的選舉年奠定基礎。前總統川普已在2022年末宣布參選,目前現任總統拜登的動向是民主黨的焦點,美國有六大事件將形塑政壇格局。
拜登的年齡和實力
拜登在上任的前兩年,取得了一系列立法成就,其中許多是兩黨合作的結果。拜登曾表示,他將在新年開始就是否競選連任做出決定,但熟悉白宮的民主黨人士和官員預計,拜登會尋求連任。
不過拜登也面臨一些來自黨內的質疑。拜登今年80歲,偶爾會出現失態,例如在去年9月的白宮活動中,他叫出幾個月前去世的女議員的名字。去年期中選舉前,甚至有許多候選人試圖遠離拜登及其政策主張。
拜登還必須在未來兩年應對分裂的國會,這使得取得任何重大立法成就的可能性很小,並在支持烏克蘭等問題上考驗他的外交政策。
共和黨領導的眾議院可能會繼續進攻,調查阿富汗撤軍、移民政策及拜登家族涉及金融交易等問題。
民意調查顯示,許多選民不希望看到拜登連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去年12月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59%的註冊民主黨人和傾向民主黨的獨立人士,希望看到拜登以外的人代表民主黨參與2024年總統大選。
如果拜登在2023年能夠駕馭分裂的國會,繼續加強經濟並避免衰退,同時保持國內外對烏克蘭的支持,那麼他將有充分的理由證明,他是民主黨人在2024年的唯一選擇。
麥卡錫和共和黨
待新國會就職後,眾議院多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將競逐議長職位,然而目前他面臨的困難還很大。
眾議院週二舉行議長選舉,在投票前幾天,即使麥卡錫已做出了一些讓步,仍有一些強硬的保守派議員反對他,他似乎仍然未獲得當選議長所需的218票。
無論是麥卡錫或別人當選眾議院議長,國會在2023年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執政方式。
戰略分析師認為,共和黨必須在眾議院證明該黨有能力執政,而不僅僅是反對拜登,這樣才能為共和黨在2024年重新奪回白宮創造強有力的論據。
後裴洛西時代的民主黨
20年來,眾議院民主黨將首次由裴洛西(Nancy Pelosi)以外的人領導,儘管她將留在國會,但不會擔任領導職務。對於自2017年以來首次成為少數黨的民主黨來說,這不是簡單的換屆。
新任民主黨領袖、現年52歲的紐約眾議員傑福瑞斯(Hakeem Jeffries)的任務是管理一個觀點各異、脾氣暴躁的核心小組,其中包括近年來人數和影響力都在成長的激進左翼。
民主黨人還將承擔填補裴洛西留下的籌款空白的任務,裴洛西在為該黨領袖籌集資金方面具有驚人的能力。
民主黨在眾議院將變成少數黨的陪襯角色,保護白宮免遭調查,同時推動兩黨達成可能的協議。
川普在共和黨中的地位
川普離開白宮近兩年,雖然他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運動中大受歡迎,但是共和黨中反對他的聲音也很強烈。
共和黨部分成員及左派媒體將共和黨的期中選舉成績不如預期,歸罪到川普頭上。在新的一年,川普仍面臨法律風險,司法部正在調查2021年1月6日的國會暴力事件,及他離開白宮時帶走的機密資料。
川普是迄今唯一宣布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的候選人。此前投票彈劾川普的10名眾議院共和黨議員中,只有兩人續任,而在2022年期中選舉的參議院競選中,獲川普支持的候選人有17人當選,這為他在共和黨初選中奠定堅實基礎。
川普在佛州海湖莊園舉行的跨年晚會上表示,他希望俄烏戰爭「很快解決」,並表示他對投入競選感到樂觀。川普說:「我們強大的邊界,我們現在需要它。我們還必須恢復經濟,通貨膨脹摧毀了我們的國家。」
可以肯定的是,2023年共和黨進行的所有事物,都會圍繞著川普展開。
佛州州長迪尚特崛起
佛羅里達州州長迪尚特(Ron DeSantis)在2022年崛起。他因為在中共肺炎(COVID-19)、性少數群體問題、移民問題上的鮮明立場,成為保守派中的強大勢力。他在2022年11月的連任競選中,勝過對手近二十個百分點,鞏固了他在佛州的政治地位。
例如在性少數群體問題上,迪尚特說,常識現在未受重視,「教導孩子『他們出生在錯的身體裡』是不對的,教孩子『性別是一種選擇』是不對的」。
迪尚特說,領導者不應該隨著潮流走,去做附和輿論的事情,「領導者的工作是制定願景,執行願景,向人們展示這是正確的願景,並交付具體的成果」。
專家認為,在佛州立法會議結束後,迪尚特可能會在今年夏天宣布參加2024年的大選。迪尚特被媒體視為2024年總統大選的可能候選人,但是他從未對此公開回應。
最高法院將有重大裁決
最高法院在2022年推翻根據「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建立的墮胎權利,引發了一場政治地震,並且可能會在2023年產生更多變化,一系列備受矚目的案件正在審理中。
保守派大法官在最高法院有6比3的優勢,他們已經聽取了有關2021年阿拉巴馬州重新劃分國會選區的辯論。他們最終的裁決將對未來數年產生影響。
最高法院也將聽取有關大學錄取平權行動案件的辯論,這些案件可能會重塑未來幾年有關入學程序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