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價值 理念永不變 ——專訪京劇名旦盛莉

盛莉的舞臺劇照。(受訪者提供)
盛莉的舞臺劇照。(受訪者提供)

文/伊鈴

時而神采飛揚,時而垂眉沉思,清新、甜美,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是故事。這是舞臺上,盛莉留給觀眾的印象。

近二十年來,一直活躍於北美舞臺的著名京劇演員盛莉,曾是中國瀋陽京劇院的專業演員,曾主演過《紅娘》、《穆柯寨》、《李慧娘》、《拾玉鐲》、《賣水》、《三岔口》等傳統劇目,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耳目一新。

從藝已44年的盛莉說:「時代變了,人心變了,但京劇承載的傳統價值理念永遠不會變。」(攝影/伊鈴)從藝已44年的盛莉說:「時代變了,人心變了,但京劇承載的傳統價值理念永遠不會變。」(攝影/伊鈴)

盛莉多才多藝,文武兼備, 曾在中國多項大賽中獲得金獎及銀獎,還多次造訪不同的國家,把京劇藝術傳播到世界。

1997年,盛莉移民加拿大,並一直活躍於北美的舞臺,是多倫多國劇社的藝術顧問。

從幼年到中年,從藝44年的盛莉說:「時代變了,人心變了,但京劇承載的傳統價值理念,永遠不會變。」

師從名家 結緣京劇

盛莉出生於藝術氣氛濃厚的家庭,父親是二胡演奏家,母親是舞蹈演員。母親一心想讓盛莉成為舞蹈演員,5歲就開始舞蹈基本功。9歲時,正讀小學三年級的盛莉被瀋陽京劇院藝術班選中,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戲曲藝術之路。

盛莉的舞臺劇照。(受訪者提供)盛莉的舞臺劇照。(受訪者提供)

盛莉先後師從著名京劇名家湯小梅、宋長榮、呂香君,專攻花旦和刀馬旦。經過6年的艱苦訓練,15歲的盛莉以優異成績進入瀋陽京劇院,成為專業京劇演員。

盛莉說,6年藝術班的學習,是一段十分珍貴的人生經歷,既艱苦又快樂。她回憶,那時,十幾個女孩子住一個房間,大家關係很好,情同手足。早上鈴聲一響,大家就起床,到外面跑步,之後是練功,開始一整天文化課和戲曲課。除了每週休假回家一次,6年時間,天天如此。

「臺上一分鐘,臺下10年功。」盛莉說,學戲的過程真是吃了很多苦。天天有老師陪在身邊,言傳身教。老師要求嚴格,但師生關係很好,即使現在老師生病了,同學都會去看望。

15歲時,盛莉以優異成績畢業,成為瀋陽京劇院一名正式演員,專攻花旦、刀馬旦。

講究細節 精益求精

中國戲曲藝術有三百多種,包括很多地方戲曲;京劇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盛莉說,京劇是一門特別的藝術,不同於話劇、舞蹈、歌劇等。無論是從唱腔,到人物表演,京劇更講究細節、精益求精。包括服裝、動作、眼神,點點滴滴都要到位。

盛莉的舞臺劇照。(受訪者提供)盛莉的舞臺劇照。(受訪者提供)

「一個行當對一個行當,方寸舞臺上,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京劇是集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於一體的藝術。 角色不同,表現不同。要根據人物的性格表演:內向、含蓄、外向、豪放,很有講究。」盛莉說,「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舉手一投足,專不專業,到不到位,一看就知道了。」

在京劇行當中,光這個手勢,梅蘭芳就專門有一本書。盛莉解釋,每一個行當的手勢都有講究,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表現。年輕人要直;中年人稍微自然一點;老生要像瓦片一樣,花臉叫扇子手……

花旦是未出嫁的少女。為了表演時手勢好看,過去,盛莉總是掰手,這樣上臺表演手指才翹,還要保持手指纖細,不能粗得像個叉子一樣,不好看。她至今還記得,有的老師還在熱水裡燙手,燙完了再掰。那些前輩藝術家,對藝術真的很認真,吃了很多苦。

京劇服裝華美,盛莉說,京劇服裝面料只用絲綢,不用化纖品;講究繡,湘繡、蘇繡;繡龍、繡鳳、繡水波紋;做工非常考究,所以服裝很貴。

「京劇是整體藝術。」盛莉說,「不論是跑龍套,還是唱角,都是『一棵菜』,是一個整體。即使是紅花,也得綠葉襯托才漂亮,花更豔麗。」

盛莉表示,對自己藝術生涯影響最大的人是梅蘭芳,他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對藝術精益求精。她至今還記得老師的教導:講究細節,精益求精,才會出精品,才會經典。

盛莉說,44年的演藝生涯,離不開老師的言傳身教,嚴師出高徒,如果沒有少年時代的吃苦,就沒有現在的成就。

取材傳統文化 傳承價值理念 

盛莉表示,京劇大多取材於歷史故事,如三國演義、岳飛、楊家將等,這些戲劇宣揚的是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善惡有報,懲惡揚善,加上優美

「古代講男女授受不親,男女有別,說話都擋臉,行不露足,笑不露齒。它是一種含蓄的美,女人顯得更溫柔、更傳統。」

《拾玉鐲》是盛莉表演的劇目之一。這出戲裡,一個男人來找孫媽媽買雞,孫媽媽不在家,她的女兒說:「我們家是有雞,但今天我媽不在,你改天再來,或者你上別人家去買。你我男女不好交易。」盛莉說,孫媽媽的女兒沒有因為來了生意就動心,從戲裡透露出來中國人的傳統理念:男女有別,女人要守貞節。

盛莉說,學京劇的過程,也學習了很多傳統理念,並在腦中根深蒂固;正因為受傳統道德價值觀的薰陶,能讓人在當今的社會大洪流中,保持清醒,不至於隨波逐流。

「傳統價值觀念對現代很有意義。」盛莉說。可惜現代很多人對傳統價值理念完全沒有概念,主要原因是沒有人傳承,年輕人自然就不知道。

盛莉認為,現在時代變了,科技快速發展,社會節奏變快,大家追逐快餐文化。京劇的節奏太慢,不被大眾追捧,於是就改革。 「現在的京劇被改成了歌劇不像歌劇,舞劇不像舞劇,話劇不像話劇,不倫不類。」

「前輩藝術家們千錘百鍊,形成了一套規範性的東西,說變就變了。」她說,「有些改得不合理,讓人難以接受。」

「時代變了,人心變了,但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永遠都不會變。」盛莉說。◇

延伸閱讀
綻放光芒的中華文化瑰寶——漢服
2022年12月27日 | 2年前
妝點家中年味 剪紙藝術動手做
2023年01月10日 | 2年前
走入婚禮 古人的五點智慧(上)
2022年10月19日 | 2年前
文化與帝王
2022年11月11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