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電子產品中國訂單減幅24.7% 美科技禁令效應未浮現

圖為20日高雄港區一艘貨櫃船正進行貨櫃裝卸作業。(中央社)
圖為20日高雄港區一艘貨櫃船正進行貨櫃裝卸作業。(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臺北 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在20日公布9月外銷訂單統計,晶圓代工、記憶體等電子產品接單206.6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但接自中國與香港則減19.1億美元,減幅24.7%。媒體關注美對中半導體新禁令對台廠後續接單的衝擊,統計處官員提到,「不可否認,這是比較不確定的因素。」

主計總處公布9月外銷訂單金額609.3億美元,為歷年同月第2高,不過年減3.1%,再度翻黑。累計1至9月接單5090.7億美元、年增5.7%,創歷年同期新高。

主要接單貨品,資訊通信產品達203.6億美元,金額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5%;電子產品接單206.6億,同創新高,年增6%。

光學器材接單16.9億美元,年減41.1%,連6個月負成長,且是2009年2月以來最大減幅;另機械、塑膠製品、化學品分別連7個月、8個月、3個月負成長。

統計處說,多數產品面臨全球景氣放緩以及終端需求不振等問題,不過資通訊與電子產品的接單之所以創高,主要是受惠於新產品的推出。

官員提到,儘管全球景氣趨緩,但整體而言,10月接單由正轉負的機率不大,尤其第四季有旺季效應,只要今年11、12月接單各維持在537億美元之上,全年接單表現可保持正成長,「還是有機會。」

另外,9月電子產品接單,美國增加12.9億美元,東協增加10億美元,中國則呈現接單衰退。資通訊產品也有同樣情況,接自中國及香港訂單減5.1億美元。

媒體關切是否受到美科技禁令影響,官員說,該禁令10月公布,廠商9月還沒有反應,目前經濟部認為對台廠影響不大,但不可否認,這是未來比較大的不確定因素,考驗廠商全球佈局跟經營能力。

中國接單衰退佈局現在電子產品,據統計處的報告,9月訂單115.5億美元,規模雖是歷年同月第三,但年減幅達27.9%,創2009年4月以來最大減幅,且是連6個月負成長。

官員說,中國受到的影響不只來自外部的終端市場疲弱,他們的內需相當不振,中國景氣並不如中共的預估,對台廠電子產品的接單有明顯的減幅。至於中國接單的情況何時好轉?官員則說,「很難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