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全台第一座碳捕捉示範場域 年捕獲36噸CO2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

經濟部23日表示,台塑、成功大學、南臺科大及工研院共同建置全臺第一套「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前導示範場域,以CO2捕獲、氫氣純化、轉化再利用3系統的循環經濟模式,從2021年底試運轉至今,每年可捕獲製程排放的36噸CO2,並將其轉化為12噸甲烷等化學品。台塑未來將逐級放大CO2捕捉及再利用示範場域,估擴大減碳年達百噸。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李宗銘說,碳捕捉商機龐大,如何降低碳捕獲成本為關鍵發展課題,這次與台塑及成功大學合作,藉由整合CO2捕獲及由成功大學提供觸媒技術,和製程、料源規格與提純製程技術設計,三方共同成功建立煙道氣CO2資源化示範技術。

李宗銘指出,示範技術以高效能吸收劑醋酸鉀捕獲劑,捕獲工廠煙道排放氣體中的CO2,捕獲後可利用工廠餘熱進行分離、純化與再生,大幅降低能耗,解決CO2捕獲成本過高的缺點。

此外,這項試驗工廠從技術研發、製程設計、到建廠完工都是百分之百臺灣製造,透過前瞻創新技術開發,可望讓技術與設備全數國產化,解決業者去碳化轉型的大挑戰。

經濟部技術處表示,因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未來4年規劃投入約100億科研經費,進行淨零碳排技術研發,並以研發新的減碳製程技術、投入氫能源技術應用開發、完備運具電動化及開發戰略材料3大方向進行布局。

其中碳捕捉利用部分,透過4大推動策略,開發低成本的CO2捕捉創新技術、推動CO2捕捉再利用轉化為低碳化學品的創新技術並推動CCUS成功經驗複製擴散,加速CCUS產業化技術研發及擴大應用規模。

技術處估計,逐級放大後,可達到年百噸的CO2捕獲等級,除了石化產業外,未來更可運用在鋼鐵、電廠等多元產業,進而帶動新臺幣破億元以上的投資,協助企業加速邁向低碳製造及減碳,提升臺灣產業競爭力,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

延伸閱讀
工研院研發殺菌電梯按鈕
2022年09月22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