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採訪】武漢數千業主聚集抗議求解封
近30萬人口的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封控十天,多個小區數千民眾沖出小區抗議,他們衝撞隔離板,要求恢復工作,高喊「要解封」。
盤龍城多個小區民眾抗議封控 要解封9月3日晚間,「解封、解封」的聲音在盤龍城多個小區此起彼落。視頻可見,警察和防疫人員排成一列,防止民眾衝撞,還有民眾用大聲高喊「要求解封」,部分小區民眾狠踹大門的隔離門板,沖到馬路中間抗議。
大紀元記者從不同渠道核實,盤龍城經濟開發區有多個小區出現抗議,包括瓏璟軒、哥特帝景小區、名流人和天地、巢上城俊園、錦園、御園等多個小區民眾聚集,當局出動多名警察在現場維穩。
盤龍城巢上城俊園小區一名業主張青(化名)4日告訴大紀元,幾個小區有數千人抗議,巢上城有三個園區(俊園、錦園、御園),有兩千人參與了抗議。「昨天晚上打開了一個側門,人都涌到馬路中間了,崗亭保安攔不住,業主全部從側門鬧到馬路上,喊了口號,要求解封。」每個小區都有警察到現場。
張青表示,昨天抗議的原因是「聽說東西湖區的宏圖大道、將軍路等地都解封了,那邊有確診病例,比我們晚封控的,昨天晚上他們解封了,所以盤龍城的人坐不住了。」
張青說,這次武漢只是局部封控,其他地區正常上班,被封在家的職工可能因此工作不保,「公司昨晚恢復正常工作,而我還因為疫情封閉在家,很容易工作就沒了,十多天不上班,哪個老闆能夠這樣免費發工資養你,每天睜眼沒有收入,只有柴米油鹽的消費,全家所有人的消費,像這樣不明不白地被封在家裡,坐吃山空,沒有人幾個人能扛得住。」
即使多個小區抗議當局無理封控,要求解封,但迄今沒有人做出回應,張青說,「昨天晚上沒有人給出解決方案,就讓我們等今天答覆,啥說法都沒有,沒有解封時間,只能等下一步消息。」
9月4日,盤龍城開發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僅僅給業主們一封信,聲稱推進管控措施調整,並未給出具體的解封時間。
張青說:「現在的生活情況是民不聊生,依然接著封閉,我們要工作,要還房貸車貸,養孩子養老人,都不容易,疫情壓不死人,反而生活的困境會壓死人。」
業主抱怨社區不作為 只能買高價菜巢上城俊園小區業主張青說,該小區是8月26日封控的,當時還沒收到消息,小區門口已經管控了,這是今年是第三次被封,前兩次,大約一個星期左右解封,但這次已超過十天,還不知何時解封。
張青說,這段時間社區沒有安排任何免費物資,所有生活物資都要靠業主自己解決,「我們小區幾萬個業主,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我是辦公室職工,被封在家,兩年大疫情的時候,好歹能吃到平價菜、免費菜、愛心菜,現在啥也沒有,只能高消費。」
張青提到,特別是一些網購平台不對小區個人開放,「比如中百超市、大潤發、武商等大型超市,只對接社區和物業單位,由於社區不作為,個人也無法建立對接。而美團常搶不到貨,就算搶到了,因為通行證的原因,也會退貨。京東順豐則全部停運。」
她說,所有生活物資全靠業主找小商販自己購買,重點是價格真的貴,黃瓜16塊一公斤,四季豆30塊一公斤,西紅杮11塊一公斤。
傳屠宰場有疫情 農貿市場也被封據官方通報,9月3日,武漢市新增12例無症狀感染者,其中9例在黃陂區。由於中共習慣掩蓋疫情,實際數據有待核實。
據網易報導,這波疫情起於8月24日,武漢市在常態化核酸檢測中發現2例無症狀感染者,分別來自江岸區和黃陂區,當時黃陂區的公交停運,地鐵關閉,25日早晨,居民像往常一樣準備去上班時,盤龍城的對外路口封閉3個小時,26日起,多個小區開始正式封控。
盤龍城一位居民付先生4日告訴大紀元,「我們被封控了大概十天了,我們是一個重點小區,據說出現了一例陽性。」
付先生說,這波疫情據說和屠宰場有關,「至少波及五六家的屠宰廠,屠夫傳給進貨人,菜場賣肉的人再傳給客戶,包括離市區很遠的鄉下也是這樣,和殺豬的屠夫和肉販子這些人關。」
付先生解釋,不只是黃陂區菜價高,漢口區也受到波及,因為供給漢口的主要批發市場就在盤龍城的「四季美農貿城」,這間農貿市場關閉,武漢市就得靠白沙洲農副市場,「因此菜價漲了一番,都還不止」。
小區居民在抗議,付先生說,與高價菜也有關係,「被封了十天,民眾受不了,外面賣菜的可以進來小區,但是賣的菜都是高價菜,好幾個菜場給封閉。」
無症狀傳播防不慎防 民眾對清零不滿黃陂區夏女士說,她所在小區也被封了九天,早餐店、商店門市都關閉,最令人感到困擾的是,「核酸檢查每天都做,一天一次,給老百姓帶來了挺大的壓力的。」
「肯定會引起民怨的。」付先生說,昨天不只是黃陂區,連姑嫂樹路張公堤一帶都傳出有小區居民抗議,靠現場警察來壓制。
付先生說,這個官僚體制,只顧完成任務,其它的他一蓋不管,搞得天怒人怨,民眾喊著「我們要吃飯、我們要還貸、我們要工作、要養老小」,甚至有人喊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付先生說,因為現在感染的都是無症狀,傳播速度會很快,根本難以防範,「無症狀感染者就是傳播到身上,什麼感覺都沒有,那還要封控隔離幹什麽,但是跟更高層的人去溝通、講道理,也講不通。決策的人不鬆口,最後就是全社會來承受這個動態清零的結果。」
責任編輯: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