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組Chip 4劍指中共? 學者:臺灣必須步步為營
美國發起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即將召開預備會議,學者認為,美國不只推動晶片製造為單一目的,外界研判美國想與臺灣、日本及韓國組成「抗中聯盟」,一同推動半導體出口、預防技術外流等管制政策,這導致在中國投資較多的韓國非常為難,臺灣也必須謹慎因應、步步為營。
經濟部官員表示,由於Chip 4預備會議啟動在即,目前臺灣倡議的兩大方向,首先是半導體供應鏈的合作與韌性,包括半導體供應鏈分工,以及面對疫情、戰爭、天災等各種風險時,如何確保供應鏈韌性;其次則是車用晶片、高階製程等重要晶片產品,如何安全並有效供應。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表示,經濟部提出的供應鏈安全方向,以臺灣角度來看,雖然臺灣在半導體代工領域較強,但設備、材料方面還是仰賴美國與日本,因此美日臺之間都有互相仰賴的領域。
李淳分析,美國如果只想推動半導體製造回流,其實與個別國家談即可,所以外界研判,美國想找臺日韓共同推動半導體出口、預防技術外流等管制政策,形成所謂抗中聯盟。
李淳說,臺灣在中國的半導體產能,只占全臺灣半導體的10%左右,但韓國的三星(Samsung)、SK海力士(SK Hynix)卻有很大不同,最先進記憶體大約有4至5成在中國製造,也讓韓國處境顯得先當為難。
他說,臺灣的電子代工包括五哥、十雄,都有7至8成產能在對岸,所以臺灣除了半導體以外,也有難為的地方,未來該如何調整這個難為的情況,對於臺灣來說,需要一個有智慧的決定。
李淳認為,美方倡議可能涉及一定程度與中國脫鉤的壓力,美國作為倡議國,可能希望先釐清韓國最終立場為何,而臺灣也必須要步步為營。
美中經濟對抗 企業不應幻想左右逢源
在美中對抗下,雙方皆已開始脫離自由經濟規則,走向經濟謀略。李淳指出,美國提倡製造業回流、籌組晶片四方聯盟試圖阻擋中國半導體崛起,企業「不要再幻想可以左右逢源」。
李淳表示,目前先進科技、具戰略意義的關鍵產品確實需要選邊站,但美國也不是要全數產業都與中國脫鉤,而是希望在中國之外可以有額外布局。他建議,企業應檢視出口是否有過度集中的問題。
李淳說,企業應該思考布局是否有『脆弱點』,假設美國今天沒有和臺灣聯盟,是否兩岸情勢一變化,企業就變成下一個鳳梨或下一個釋迦。他說,強烈建議應從這個方向去做思考與布局。
此外,印太區域現在變成全世界最熱鬧的地方,不但歐美都有印太政策,臺灣新南向也可以視為臺灣版的印太政策。李淳指出,為什麼現在印太這麼受到矚目,其中一個道理是美國、歐盟想要創造下一個世界工廠,分散在中國集中生產的結構。
他表示,除了可以提升自身經濟安全外,也能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更重要的是,美國要圍堵中國在整個世界秩序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