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致癌物抽驗均合格 消基會籲少吃炸物

消基會12日舉行「每日必吃!與國人健康息息相關 市售食用油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調查測試」視訊記者會,說明市售食用油品的檢測結果。(消基會提供)
消基會12日舉行「每日必吃!與國人健康息息相關 市售食用油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調查測試」視訊記者會,說明市售食用油品的檢測結果。(消基會提供)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消基會12日舉行「每日必吃!與國人健康息息相關 市售食用油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調查測試」視訊記者會,說明市售油品檢測結果。消基會12日舉行「每日必吃!與國人健康息息相關 市售食用油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調查測試」視訊記者會,說明市售油品檢測結果。(消基會提供)

油脂是人體的重要熱量來源,每日適量攝取有其必要性。消基會抽驗市售食用油,12日公布結果。15項產品中,有兩件檢出致癌物苯(a)駢蒽及䓛,不過含量總和均小於5µg/kg,符合規定的標準值,建議消費者購買前應先檢視產品標示,依不同烹調方式選購。不過,油脂受高溫烹調較易氧化變質,仍應盡量減少油炸飲食,以維護自身健康。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是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的有機汙染物,會經由煙燻、烘焙等食品加工或烹調過程中產生,國際癌症研究署已報告有多種PAHs具致突變性或致癌性。

消基會4月於新北市連鎖大賣場、餐廳等實體店面,以及網路電商平臺分別購買10件植物油及5件動物油產品,針對標示、PAHs兩部分進行調查。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怡騰表示,每日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當中「油」是每日無法或缺的原料。油是人體熱量來源,可以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利用,也能形成保護內臟的保護層。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發行人胡峰賓說明,油脂來源可分為動物性及植物性,動物性油脂來自禽畜類,如豬、牛、鵝油等或動物的內臟、脂肪;植物性油脂大多來自植物種子,像是橄欖油、葵花油及大豆油等。

歐洲食品安全局評估食品中的PAHs,至少須監測四個品項(PAH4),包含苯(a)駢芘(benzo(a)pyrene)、苯(a)駢蒽(benz(a)anthracene)(2B級)、苯(b)苯駢苊(benzo(b)fluoranthene)(2B級),以及䓛(chrysene)(2B級)。

胡峰賓表示,本次全數樣品標示均合格。另外,有兩件檢出苯(a)駢蒽及䓛,為編號5號「尚旺油蔥香」及7號「日清沙拉油」,不過,含量總和均小於5µg/kg,符合「降低食品中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含量之作業指引」指標值。

胡峰賓建議,消費者選購油品時,除應詳細檢視商品標示外,東方的飲食習慣用煎、煮、炒、炸的烹調方式,建議加熱溫度不同的烹調方式應搭配不同油品;油脂高溫烹調時較容易氧化變質,宜盡量減少油炸方式。◇

延伸閱讀
戰事陰影下 德國人搶購食用油
2022年03月18日 | 2年前
致命的黴菌 不可輕忽!
2022年03月10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