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致師資政策失衡? 教團:不應該單從學生人數看
教育部日前公布111至126學年度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顯示未來16年,我國小學至高中階段,需面對生源減少的重大衝擊,外界質疑教育部在師培端不僅未因應減招,反而逆勢增加,恐致師資培育政策失衡,然而,教團認為,師資結構不應只單從學生人數來看,目前政策也須納入考量。
藍營智庫日前表示,從近十年我國各師資培育管道核定的中小學師培招生名額來看,可以發現教育部並未及早規劃師培名額逐步減招。在100學年度至106學年度之間,師培招生名額整體呈下滑趨勢,每年約新增培育6千多名師資。
然而,藍營智庫指出,自107學年度起師培核定招生人數卻逐年增加,109學年度甚至創10年新高,單年度共培育7,888人,就算扣除其中因雙語教學政策所新增培育的622名師資,單年度高達7,266名的招生名額,仍是10年來最高。對此,教育部回應《大紀元時報》,107至111學年度核定國民小學及中等學校師資類科師資生名額平均,每年總計約6,800名,並未有突增的情形。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一般都會認為受少子化影響,師資就應該相對減少,現在師培管道多元化,很多去參加師培或者就讀相關科系的,都不見得會當老師,因此要思考的是,這些人去師培了,最後會不會到現場端,都要納入考量。
侯俊良認為,從目前的政策來看,現場端的班級人數還是過高,此外,代理、代課老師比率也還是過高,正式老師的職缺沒有完全釋出,再加上還有即將退休的老師,這些都要算進去,師培端應思考整個師資結構,因此不應只單從學生人數來看。
教育部指出,依《師資培育法》,我國師資培育為多元、儲備、甄選制,因此需有一定的合理儲備量以利教學現場甄選。教育部訂有師資培育數量規劃方案,持續進行師資培育名額調控作業。111學年度核定國民小學及中等學校師資生名額6,769名,相較93學年度的最高峰1萬7,665名,已減量61.68%。
此外,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本土語文課程列為中小學課程必修課程,及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於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的師資需求,教育部於109學年度起,於職前培育名額微幅專案增加語文領域本土語言師資生名額,及因國小表演藝術專長的師資需求增加,專案增加該專長師資生名額。
教育部表示,近四年(2017年至2020年)公私立國民小學及中等學校的初任教師總數,與該兩類科每年取證人數的差距不大,輔以目前師培為儲備制,師資並未有過量培育的問題。教育部表示,將持續關注教學現場需求,培育適量的專業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