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PCR 2天1測 3年半就花光中國醫保
中共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要求全國核酸檢測常態化,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中國多個逾千萬人口城市和部分省分,已全域實行常態核酸檢測。據研究,中國醫保僅有3.6兆元(人民幣,下同)「餘糧」,若全民兩天一測,三年半就會被花光。
新浪網5月23日引述華創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指出,據非官方統計,結合檢測量和單價變化,測算新冠(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核酸費用約三千億元;其中今年的前四個月,已花費了近一千五百億元。
該研究團隊說,測算前提是:「常態化核酸費用」約80%是由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的醫保負擔,約20%則是由納稅人繳納的各級財政需支付;中國醫保仍有3.6兆元「餘糧」,足夠全民兩天一測三年半。
研究報告稱,從深圳、青島、宿遷等地的規定看,70%~95%由醫保報銷,財政負擔僅約兩成。
對此,《第一財經》24日的報導則說,當前,全國層面並未統一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支付方式,除了廣東等少數省分和城市之外,目前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的城市,多是由地方財政來負擔相關支出;醫保基金這個「看病錢、救命錢」只負擔符合相關規定的那一部分,像廣東這樣將醫保基金用於大規模核酸檢測的地區是少數。
報導稱,像廣東這樣將醫保基金用於大規模核酸檢測的地區是少數,全國大部分地區仍然是由地方財政來負擔「大頭」。
醫保局改口 禁大規模測核酸動用醫保
《第一財經》25日再報導說,近日,全國多地的醫保部門,陸續收到了國家醫保局抄送的一份函件,明確提出「用醫保基金支付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費用」不符合現行醫保政策規定,要求相關地區立即整改(整頓改革)。
一位醫保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近日南方某地向國家醫保局請示是否可用醫保基金支付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費用,國家醫保局辦公室回覆這種做法「不符合現行規定」,並將函件內容抄告全國31個省市的醫保部門。
若醫保不承擔核酸檢測,地方財政壓力將更加巨大。由於疫情封控,今年4月,中國超過30個城市的財政收入呈現下滑。
對此,《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對新唐人記者表示,他認為這是中共「大財政」內部在打架。
「中共的財政體系不同於世界其他國家,是『四本帳』,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帳戶、政府性基金預算帳戶、社保基金預算帳戶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帳戶。醫保基金屬於社保基金,不歸財政(一般公共預算帳戶)管。」2020年疫情爆發後,中共規定「應檢盡檢」所需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而「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就屬於此範圍。王赫說。
王赫表示,但是後來經濟大幅下滑,地方財政遇到困難,而醫保基金又有盈餘,於是有些地方政府就想辦法用醫保基金來支付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費用;「可是,醫保基金和地方財政畢竟是兩家,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利益受損。」
「各個利益集團打架,老百姓遭殃。如果財政沒錢、醫保不出錢,當局又要搞常態化檢測,各地就要迫使企業、老百姓自己掏錢。當局也早在政策上埋下伏筆,就是『願檢盡檢』所需費用由企事業單位或個人承擔;當局可以縮小『應檢盡檢』範圍,擴大『願檢盡檢』,把責任轉嫁出去。總的來說,『動態清零』給利益集團製造了一次斂財的絕好機會,老百姓被狠狠的割韭菜。」王赫說。
分析:中國核酸檢測開支或超越軍費
5月9日,中共當局要求核酸檢測常態化,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
中共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記者會上表示,杭州、上海都已經做了採樣圈布局。深圳、大連、合肥和江西、湖北的多個城市也都已開展。
據陸媒報導,上海至今已布局9,900個便民採樣點和流動採樣點,杭州全市每天開放採樣點位保持在1萬個以上。安徽合肥要求全市居民每5天做一次核酸檢測。河南5月21日宣布,全省每人每48小時要有一次核酸檢測。
河南隔天一測背後的經濟帳引起關注,但官方封殺了討論。新浪網一篇題為「河南全省開展48小時一次核酸檢測預計全年支出約820.5億元」的分析文章已遭刪除。
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此前曾發表研究報告,根據大陸核酸檢測的單位價格估算出,如果中國所有的一線和二線城市都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則每個月用於核酸檢測的費用上限可達1,436億元,約合每年1.72兆元,占2021年中國名義GDP的1.5%以及公共財政收入的8.7%。這已經高於2021年中共1.37兆元的軍費開支。
自媒體「財商天下」表示,核酸檢測的錢來自兩個地方——財政和醫保。政府的財政來自稅收,而醫保也是從個人購買的保險上出。而政府沒錢了,不是變相多收稅,就是會發行債券,又或者是多印點鈔票,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