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溫 醫師喊話「團結一致、摒棄互相猜忌」
國內19日本土中共肺炎新增確診突破1500例,疫情快速竄升,許多民眾因擔憂染疫,歧視、攻擊疑似感染者、醫護人員。醫師發文喊話,唯有大家摒棄互相猜忌,與不當指責,團結一致、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配合防疫政策,才能戰勝病毒,因為「病毒將會挑人性最脆弱的時候,乘虛而入」。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以「會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為標題發文,他表示,每次台灣在面臨重大危機時,像SARS、八仙塵爆等事件,總會有一些指責「受害人」的負面聲音,民眾會有這樣反應是人性,但背後原因是「恐懼」。
他說明,面對未明的疫情,大家都會害怕,但過度恐懼卻會綁架「理性」,讓人們說出不適當的話、做出不適當的事,不過面對這次疫情,大部分醫療人員都是義不容辭,也沒有看到逃兵;醫療人員因為瞭解,不會過度恐慌,但是民眾卻不是。
他舉例,有民眾因為他們是醫療人員,叫他不能進去餐廳用餐,有些語氣委婉、有些惡言相向,
陳志金說,「這些都是因為無知而產生的過度恐懼,這些都是人性」,認為應加強對民眾宣導,減少民眾對病人、醫療人員,及其家人的歧視很重要,因為當社會出現過譴責被感染者時,疑似被感染者,會因為害怕被歧視、被攻擊、被隔離,而選擇隱匿不就醫。
陳志金說,唯有大家摒棄互相猜忌與不當指責,團結一致、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配合防疫政策,才能戰勝病毒,因為「病毒將會挑人性最脆弱的時候,乘虛而入」。
家長盼兒童能打疫苗 醫示警:兒童打疫苗利弊「格外重要」
國內19日出現首例2歲男童重症死亡個案,新北一名男童過往沒有慢性病史,確診後病程變化快速,送醫時就有合併腦炎、多重器官異常情形,住院後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搶救六天,仍不幸於18日半夜病逝。事件發生後,引發許多家長擔憂,想替家中孩子爭取接種疫苗。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通過授權莫德納(Moderna)疫苗適用於6至11歲兒童,決議出爐後仍引發許多家長不滿,認為美國都只給12歲以下孩童打兒童版本BNT疫苗,另有家長擔憂,莫德納副作用會讓孩子承受不住。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11歲以下的幼童重症率本來就極低,接種疫苗的利弊可以討論,家長可以自行評估要不要讓孩子接種,他也提到,「新冠疫苗都是上市不到兩年的產物,說真的未來是否出現出乎意料的副作用無人知道,因此利弊得失的考量格外重要」。
謝宗學在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分享,未滿5歲的兒童目前沒有疫苗通過認證,所以不用討論有沒有疫苗的問題,減少感染機率是最根本預防重症的方法,並提到,11歲以下的幼童重症率本來就極低,接種疫苗的利弊可以討論,家長可以自行評估要不要讓孩子接種,但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莫德納或 BNT 疫苗在大規模接種後,一定會出現時間序列相關疑似疫苗引起的嚴重副作用,到時候又會是一陣恐慌。
謝宗學說,新冠疫苗都是上市不到兩年的產物,說真的未來是否出現出乎意料的副作用無人知道,因此利弊得失的考量格外重要,高齡長者利大於弊的差距最為明顯,但差距越往低年齡越為減少,11歲以下的族群是目前可接種疫苗族群中年齡最輕、利弊差距最少的族群,還是利大於弊,但這樣的差距是否能接受,每個家長需要好好思考。
謝宗學分享,觀察提供兒童版輝瑞疫苗的國家數據,5至11歲孩童接種率其實並不高,日本、英國都不到一成、美國三成多、澳洲四成多,他強調,問題核心在於要不要讓幼童接種疫苗、利弊得失的評估,疫苗種類反倒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