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擬釋出稻穀替代飼料玉米
國際情勢影響糧食安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31日表示,未來將大力推廣以米食取代麵食,且在不影響育成率下,不排除釋出30萬公噸稻穀替代玉米製作飼料。
陳吉仲出席農業委員會內部舉辦的「因應近期國際情勢變化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座談會前,並在會前接受媒體聯訪。
陳吉仲表示,本次會議主要是希望能掌握所有國內外重要原物料資訊,特別是國際市場變動、國內影響攤開來,讓資訊更清楚,從政府、民間,及企業可以很快調整,能夠大幅降低今年原料上漲及高通膨的影響,會議上也邀請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屆時會就國際金融及國內部分提供建議。
因應俄烏戰爭等國際情勢影響貿易及糧食安全,影響玉米、小麥等價格上漲,陳吉仲表示,這些對飼料、畜產品成本都有影響,目前公糧有60萬公噸稻穀存放在政府倉庫,民間也有存放量,加上一期稻作即將採收,約90萬到100萬公噸,庫存共計約160萬至170萬公噸,若玉米價格持續上漲,6月到岸價格也如預計,不排除一期作採收後,直接釋出30萬公噸稻穀代替玉米製作飼料。
陳吉仲說,現在也已詢問過飼料業者,以稻穀取代玉米製作飼料,不會影響育成率,可以用於飼養雞隻上,因以前雞隻就是吃稻穀。
農委會日前發布將擴大國產飼料玉米栽種,陳吉仲說,行政院長蘇貞昌已有相關要求,今年二期作將栽種5萬公頃,其中台糖占一定面積,因為台糖合計進口、安全庫存及生產量,足以供應國內需求到明年,所以1.2萬公頃蔗糖栽種面積,希望能撥出6千或8千公頃改種飼料玉米。
另外,小麥價格上漲,麵粉也會跟著漲價,陳吉仲表示,麵包、麵條價格也會波動,為了減少民眾荷包支出,將會大量推廣米食,並要執行到位,像是吃麵有飽足感,光吃白飯則沒有,就要推廣吃飯糰、炒飯,某種程度來說,用米食替代麵食,讓消費者減少支出。
陳吉仲在會議總結時表示,近年受俄烏戰爭、疫情,及高通膨影響,臺灣面臨從1971年至今,近50多年以來最大的嚴峻挑戰,未來更充滿不確定性,不過基於氣候變遷、供應鏈重組等情況下,未來原物料絕對會高漲,已經沒辦法回到過去低原物料價格的時代,他強調,面對這樣的情況,糧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未來有5大重點將要具體執行,陳吉仲說,農委會將從糧食安全角度出發,絕對會確保玉米等糧食存量,且確實盤點六個月庫存;面對進口大宗穀物價格上漲,國內替代穀物將會全力生產、執行到位;針對重點推動作物,如大豆(黃、黑豆)及硬質玉米為每期作每公頃六萬元部分,仍會持續執行,保障農民權益;教育消費者改變消費行為,強化米食替代麵食、食農教育等部分。
最後則是針對在高物價、低所得時代,可能會有民眾吃不飽、挨餓,農委會下週將會與衛福部討論糧食援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