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卡船! 「長程輪」在美國巴爾的摩港附近擱淺
繼「長賜輪」(Ever Given)去年3月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導致航道嚴重堵塞數日之後,事隔一年,長榮海運旗下又有貨櫃輪擱淺;這次是「長程輪」(Ever Forward)在美國巴爾的摩港(Baltimore)附近擱淺,但並未阻礙航道交通。長榮海運15日表示,目前沒有燃油外洩情形,正安排潛水員進行水下檢查,確認船體是否受損,而事發原因由主管機關調查中。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繪圖數據顯示,懸掛香港旗幟的「長程輪」,於13日晚間離開巴爾的摩港的西格特集裝箱碼頭(Seagirt Terminal)後受困。
「長程輪」為長榮的F型貨櫃輪,船體長度約334公尺,寬度為48.4公尺,可裝載1萬2,118個20英尺貨櫃(TEU);原本預計航向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Norfolk),但卻在馬里蘭州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擱淺。
馬里蘭州管理局執行董事杜爾(William P. Doyle)在聲明中表示,「這艘貨櫃船擱淺並不會擋住其他船隻進入巴爾的摩港;13日晚間以來一直在嘗試將船脫困,14日會繼續努力,海岸警衛隊會監測狀況。」
法說會遇卡船 長榮老總自嘲:很尷尬
長榮海運15日舉行法人說明會,剛好一早傳出「長程輪」在美國擱淺,外界擔憂又上演「大排長榮」的塞港問題,也讓媒體一度擠滿會場。長榮總經理謝惠全表示,真的很尷尬,如果法說會提前一週,長程輪還沒擱淺;若法說會延後一週,長程輪也已經脫困了,時間非常巧合。
謝惠全說,「長程輪」擱淺後已經做了油艙、貨艙檢查,沒有漏油情況,接下來會做水下檢查與脫困訓練。他說,這次擱淺並沒有影響航道,與上回「長賜輪」比起來,影響輕微很多。
展望今年景氣,謝惠全認為,美國線長約貨量比重約60%~70%,歐洲線約為30%,加上美國線及歐洲線長約運價,今年都有較去年翻倍的現象,客戶也願意簽約,獲利可期;市場預期有效運力仍受疫情、港口壅塞等影響,所以許多廠商願意用較高價格鎖住可用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