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制法修法 學者:應配合財劃法訂日出條款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4日舉辦「縣市合併改制與《地制法》修法」公聽會。(中央社)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4日舉辦「縣市合併改制與《地制法》修法」公聽會。(中央社)

【記者吳旻洲、侯駿霖/臺北報導】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4日召開公聽會,討論牽涉大新竹合併升格的《地制法》修法議題;多名與會學者表示,當前地方資源分配不公問題,主要根源在於《財政收支劃分法》,《地制法》修法應訂「日出條款」,要《財劃法》修正後才能上路。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4日舉行「縣市合併改制與地方制度法修法」公聽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及政府官員、立委出席,討論攸關大新竹合併升格的《地制法》修正草案及《財劃法》等議題。

現行《地制法》第4條第一項條文規定,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的地區得設直轄市。民進黨立委柯建銘所提修法版本,將「且」改為「或」。

學者:應先解決行政區劃問題

臺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黃耀輝說,他支持新竹縣市合併升格,但絕對不能「因人設事」;要破解這場鬧劇,要先解決國土計畫、行政區劃、行政劃分問題。

不過黃耀輝認為,修《地制法》是破壞制度,中央政府應該拿出淨收入一成,增加共分稅回饋地方政府,不用搞文字遊戲修改《地制法》。

政大財政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應先修改不合理的遊戲規則,再做審慎決定,建議應先修《財劃法》,再來談竹竹併的《地制法》修法。此外,如果真要將「且」改為「或」,將人口限制改為升格條件之一,應該加入但書,設置日出條款,要完成《財劃法》、《區域劃分法》等修法後才能實施。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王俊雄說,他支持竹竹併,而且如果把「且」改為「或」,可讓主管機關及地方政府用更具彈性的方式及不同標準,劃設地方政府層級,這有助地方治理及國家競爭力的提升。

學者專家發言結束後,與會的財政部次長阮清華表示,公聽會上的所有意見,都會作為未來研修《財劃法》修法的參考,但實際要推動修法,要考量《國土計畫法》、《區域計畫法》或《地制法》等上位法律修正情形。財政部2012年曾推《財劃法》修法,但因地方政府立場不同,沒共識作罷。

至於《財劃法》的修法方向,阮清華說,要考慮到中央與地方的衡平,建立完整機制及中央與地方的平權;對會中有學者建議縣、市政府跟直轄市政府應以統一公式分配財源,這會是財政部研議方向之一。

新竹升格 財部:不影響其他地方財源

不少朝野立委關切新竹縣市若合併升格為「大新竹」,恐有「富都窮縣」的問題。對此,阮清華表示,假設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將參考過去的做法,把普通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金額,對應直轄市的分配總額,並依直轄市公式分配。

阮清華說,依《地制法》第87條之3規定,若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財源將受到保障,且不影響其他直轄市及市政府獲配財源,也不涉及《財劃法》修法問題。

他進一步說明,直轄市獲配統籌分配稅款,符合職權業務的衡平原則,就人口占比分析,2011年底直轄市及縣市人口比例,分別是69%及31%。不過,觀察人均分配數,可以發現2021年度縣市每人平均獲配財源為2萬9,526元,與直轄市每人平均分配1萬9,577元相比,相差近1萬元。

阮清華認為,《財劃法》修正只是財源的重新分配,無法解決地方政府財政問題,財政部將推動各項輔導措施,協助地方政府精進財政作為,持續強化債務管理,才能改善地方財政。他強調,因為地方政府的指標,意見並未趨於一致,故現階段難以取得共識。◇

延伸閱讀
召開臨時會修地制法 在野黨反對
2022年01月03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