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非基改大豆上市 歡迎民眾支持選購
臺中市政府農業局為達到水旱田輪作目的,持續推動非基因改造大豆契作計畫,以契約收購方式鼓勵農民二期稻作轉作非基因改造大豆,源頭管控確保生產安全與高品質的在地非基因改造大豆;去年契作大豆已於11月底開始採收,並由契作主體開發各項大豆產品,農業局於1月13日在龍井區契作田區辦理大豆採收記者會,宣傳在地生產大豆的成果及優點,鼓勵國人多選用臺中在地產品。
農糧署中區分署副分署長洪宏毅表示,目前臺灣民眾大量購買的豆腐、豆皮、豆漿等大豆產品大多是從巴西進口的基因改造大豆,長時間運輸的過程不但無法保證品質的新鮮度,而且食物里程很長,因此農糧署鼓勵農民二期作不種水稻,改種國產非基改大豆,種植用水比稻米少一半,又能達到節能減碳的成果,希望消費者能多支持國產大豆。
農業局表示,去年國產大豆契作面積達70公頃,預估總產量約140公噸(預估每公頃產量2,000公斤×70公頃)。農業局輔導各契作主體與農民契作生產在地非基因改造大豆,透過補助種子、農藥及肥料等資材,降低農民生產成本,並輔導農民申請產銷履歷驗證,以確保採收的大豆是安全無虞的。
農業局進一步表示,為保障農民收益,去年度保證田邊收購價每公斤30元,為了後續行銷販售的便利,農業局補助契作主體每公斤20元的大豆行銷費用,讓更多國人可以買到安全優質在地國產非基因改造大豆。
臺中市農會林育葦總幹事強調,這幾年國產大豆的產量很高,透過糧食生產計畫已逐漸建立臺中市大豆自有品牌,也鼓勵青年投入農業生產行列,希望達到活化農地、提高農民收益及提供市民安全優質大豆產品的三贏目標。但因為國產大豆的價格偏高,國人比較喜歡購買便宜的進口大豆,讓國產大豆的行銷不盡理想,期望國人多支持國產豆的產品,如豆花、豆漿、醬油等,都是健康安心的大豆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