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打壓弄巧成拙 立陶宛拒中資建鐵路橋

立陶宛將有中資背景的公司逐出鐵路橋梁計畫。圖為示意圖。(SAM PANTHAKY / AFP)
立陶宛將有中資背景的公司逐出鐵路橋梁計畫。圖為示意圖。(SAM PANTHAKY / AFP)

【記者賴意晴、李怡欣/編譯】

立陶宛總理發言人告訴「波羅的海通訊社」(BNS),立陶宛政府週三(1月5日)下令,基於「國安利益」考量,國營「立陶宛鐵路公司」(Lithuanian Railways)不與有中資背景的西班牙橋梁建造商簽署合約。對於立陶宛近期頻受中共打壓,是否會屈服?學者認為,立陶宛不會屈服,且打壓手段反而對中不利。

路透社報導,登記在西班牙的公司「Puentes y Calzadas Infraestructuras」以最低出價6,250萬歐元(約新臺幣19.5億元),贏得一項在立陶宛的橋梁建設招標。

國營「立陶宛鐵路公司」去年表示,已要求政府審查這項合約,認為這家公司與「中國的關係」構成了風險。這家西班牙公司在網站上將「中國路橋集團國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列為其母公司。

美國貿易代表聲援立陶宛

在立陶宛去年允許臺灣於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後,中共當局因不滿以「臺灣」為名設立代表處,對立陶宛展開外交與經貿上的脅迫。

對此,美國決定強化對立陶宛的具體支持,並協調歐洲共同採取行動,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積極與歐洲各國外長聯繫,表達對立陶宛的聲援。

在外交支持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5日也與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通話,對於立陶宛面臨中共的經濟脅迫,表達美方的強力支持。兩人將定期聯繫,加強美國與歐盟以及美國與立陶宛的經濟關係,也要持續解決中共的經濟脅迫。

歐盟方面也談及此問題。根據《波羅的海時報》報導,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4日的電話會議中談到,可能就中共對立陶宛實施貿易限制一事加以回應,並同意歐盟執委會和立陶宛官員繼續協調行動,因應相關討論事項。

德外長:身為歐洲人 我們挺立陶宛

德國也出面聲援立陶宛。美聯社報導,去年12月初就任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於5日進行上任後首次訪美行程,並與布林肯共同召開記者會。貝爾伯克直呼:「身為歐洲人,我們團結一致的站在立陶宛這邊。」

布林肯特別提及中共脅迫立陶宛一事。他指出,中共試圖霸凌人口少於300萬的立陶宛,這是德美兩國當前迫切關切的議題;北京只因立陶宛選擇擴大與臺灣合作,就要求歐美企業停止使用立陶宛生產的元件來製造商品,否則將無法進入中國市場。

布林肯說:「這不只攸關立陶宛,而是關係到世上各國都應在不受此類脅迫下,決定自身外交政策。」他強調,美國會與盟友合作,共同抵抗中共的這類恐嚇,同時承諾,美方會與盟友持續齊力對抗中共明目張膽的人權侵犯行為。

貝爾伯克也呼應,中國議題在過去幾天與幾週的時間,成為德美對話固定討論的議題。對德國來說,他們很清楚在重要全球問題與挑戰上,例如氣候變遷或疫情需要與中國合作;但德國也必須堅定不移的捍衛自身價值。

立國總統:支持與「臺北」建辦事處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4日表示,以臺灣為名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不過,他在6日於推特發文稱,自己一向支持與「臺北」建立非外交的經貿辦事處,並強調立陶宛是一個尊重國際承諾的民主國家「我們有權跟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關係」,他未使用「臺灣」代表處稱謂。

外界擔憂我駐館是否被迫改名?也關注立陶宛來臺設辦事處是否有異動。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6日表示,外交部持續協助立陶宛在臺灣設處相關進展,立國政府已完成國內修法程序,目前仍按規劃目標籌備各項設處工作。外交部不便代表立方回答,如有進一步消息,在尊重立國政府前提下,外交部會適時分享進展。

學者:立陶宛不需要屈服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系主任鄭欽模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若說立陶宛會妥協(中共施壓)」還太早,他提出五點觀察分析,認為「立陶宛不需屈服」。

首先,鄭欽模表示,由於立陶宛是偏內閣雙首長制,是所謂「半總統制」裡的議會總統制(總理—總統制),「總統權力相對不大」,雖然總統有外交權限,但執政聯盟所組內閣支持與臺灣發展關係,瑙塞達稱「以臺灣名義設處時,內閣並未知會他」應屬合理,也可據以判斷立陶宛政府權力結構,研判瑙塞達發言主要是國內政治角力舉動。

其次,立陶宛去年率先退出中共主導的中國與中歐、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又是第一個給臺灣疫苗援助的歐洲國家,此外,立陶宛親美,同意設立以「臺灣」為名設代表處,非腦袋一熱拍板,一定經事前嚴謹評估,要說立陶宛挺不住、臺灣代表處會被改名,應該還不至於。

第三、中共對立陶宛制裁手段,目的是遏阻其他國家起而效尤,但「中共這樣做是一步險棋」,短期或可能影響部分歐洲國家,但長遠來看「不利中國本身」,包括歐洲民意對中更反感,也會讓歐盟國家更忌憚中共威脅,加速經濟脫鉤的可能。

第四、立陶宛確實不會輕易妥協,因為臺灣高科技產業技術與立國相輔相成,臺灣關鍵產業投資設廠是立陶宛產業升級絕佳機會;再者,臺灣人對立國產品觀感佳,以臺灣能力幫助立陶宛減低中共壓力應不成問題。

最後,鄭欽模指出,中共威脅也可能促使更多國家推進對臺關係,捷克或成為下一個立陶宛。◇

延伸閱讀
中歐關係惡化 峰會或延至明年
2021年12月17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