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一定在冬令? 中醫師:吃多不如補巧

冬令進補常用的藥材如熟地黃、何首烏、當歸、枸杞子、山藥、茯苓、紅棗等,服用前最好先經中醫師開立處方。(高醫提供)
冬令進補常用的藥材如熟地黃、何首烏、當歸、枸杞子、山藥、茯苓、紅棗等,服用前最好先經中醫師開立處方。(高醫提供)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
冬至這一天,依習俗大家總想喝碗暖暖的湯或進補點藥膳。這樣的飲食,不僅是種儀式感,更是對身體的保養。只是,因為年齡、性別、生活習慣不同,造成體質不一,該怎麼吃是才是最好的保養呢?   

高醫中醫部婦兒科主任董懿容表示,有人怕冷、有人容易口乾、有人常睡不好,這些人是否能用藥膳來改善老毛病? 冬天就一定要吃溫熱烈性才能真正補到,還是吃適合自己的藥膳就會有所幫助?這需要專業的介入。     

她指出,2021辛丑年整體氣運為「水運不及」,要特別注意健脾胃祛濕氣,提補腎氣、疏理肝氣。尤其是腸胃較弱、身體濕氣較重的人,常有腹瀉、水腫、四肢冰冷、關節不舒服等症狀;而平常比較容易感到疲倦、工作生活較為壓抑或者較容易生悶氣的人,更要注意這個季節容易出現睡不好、頭痛、排便不暢等小毛病,都可請中醫師協助調理身體狀態,再用合適的藥膳或食物保養身體。  

至於明年2022壬寅年,董懿容表示,是「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的一年,木氣太過,以火氣為主,而木克土,土對應脾胃,所以容易出現與消化相關的疾病。前半年火化盛行,容易長皮膚瘡癰疹子、頭痛、耳隆耳鳴、胸悶等,下半年容易有筋骨關節不利,腰腹痛等問題,在進補上要注意腸胃的吸收,可避開過於滋膩或燥熱的食物、藥材,才能夠補得剛剛好。   

針對四個族群, 董懿容提供以下養生建議: 

-給想保養腸胃的族群:黨參、炒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芡實、生薑等藥材,藥性平和,具健脾胃、化濕氣療效,搭配易消化的食材一同燉煮。  

-給想長命百歲的銀髮族:熟地黃、何首烏、當歸、枸杞子、菟絲子、山藥、茯苓等藥材,有補氣血、補腎氣效果,適合手腳冰冷、容易疲倦的族群,可與排骨或雞肉一同燉煮;茹素的人也可搭配豆皮、菇類一起煮食。

-給壓力大的上班族:麥芽、山楂、紅棗、黃耆、少許玫瑰花,用電鍋煮20分鐘,作為茶飲,起鍋即可放入保溫杯帶出門飲用,方便又養生。

-給想長高的莘莘學子:熟地黃、炒白芍、川芎、當歸、黃耆、黑棗、茯苓、炒白朮、黨參、炙甘草等藥材,可與雞腿、排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一起煮。小孩子在食用藥膳前要先諮詢中醫師,才能夠針對體質、年紀給予最好的調理,不建議自行到藥房抓藥。   

董懿容說,吃得多不如補得巧,真正要調補,一年四季都要好好吃、正確補。現在就開始關心自己身體發出的訊息,可請中醫師訂做客製化的藥方搭配食材,幫自己制定一套可長久又輕鬆的保養計畫,春夏秋冬都能補!  ◇ 

延伸閱讀
未來一週氣溫回升 冬至全臺有雨
2021年12月19日 | 3年前
立冬為何要進補?
2021年10月31日 | 3年前
感冒時可以吃進補的東西嗎?
2021年10月31日 | 3年前
華人愛進補 該喝什麼湯?
2021年10月31日 | 3年前
3種拖延觀念 恐耽誤受孕時機
2021年10月14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