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信易焦慮 找對方法,走出失落情緒
「自信心」指的是自我評估系統的偏差程度,因此過高或過低的偏差,都會造成我們誤判自己的能力,而造成後續的影響。比如:低自信心帶來的焦慮、自我懷疑,而過高的自信心則帶來盲目、過度肯定等。
以下和大家來討論,如果自己的孩子是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時,可以如何幫助孩子調整狀態!
類型一:愛面子的孩子
高自尊卻低自信的孩子,即容易因為「社會回饋」與「預期與結果」不平衡,使得自己覺得整體來說很好,卻又無法評估自己能力的狀況。
比如說,當孩子面對任務時,家長只有在旁鼓勵:「你什麼都很好啊!你最厲害了!」卻忘了引導孩子評估自己的能力。因此一旦結果卻不如預期時,孩子也無法藉由自我評估,找出自己優勢及弱勢的地方。
也因為如此,當做不到的時候特別容易放棄,卻也不想接受別人的協助與幫忙,甚至因而出現許多衝突。如果孩子是上述特別愛面子的狀態的話,我們該如何協助孩子呢?
1.稱讚孩子,要連結稱讚他的原因
2.找出要加強的能力,並教孩子設定合適的預期
3.練習歸因的技巧
「外歸因」:這樣的結果,都是別人問題、都是環境不好,而將事件發生的原因完全推向外在。「內歸因」: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都是我自己不好,所以都是我的問題。不斷的外歸因,孩子也不會檢討自己,無法評估自己有哪裡需要加強。
類型二:自以為是的孩子
這類型的孩子其實很常見,因為大腦本來就會傾向做出過於樂觀的評估。面對孩子總是自以為是,卻在失敗時崩潰不願意再嘗試的狀況時,可以怎麼引導孩子呢?
1.不要過早讓孩子接觸「輸贏」的遊戲
2.將注意力導向贏過「自己」,而不是與「別人」比較
3.同理孩子失落的情緒
類型三:第一關都過不了的孩子
當孩子處在低自尊、低自信、低挫折忍受度狀態時,最有可能來自兩種原因:一是家長不習慣肯定,並回饋孩子價值;二是孩子能力上的確有所不足。
第一類型的家長通常也會以比較「威權」的方式引導孩子:「我要求的事情你就是要做到!」因此孩子總是得不到肯定、容易自我懷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好。這類型的家長,可以試試看以下的方式:
1.試著評估孩子的能力
2.注意自己的表情
鼓勵孩子時,記得也加上一個大大的微笑吧!
第二種讓孩子低自尊、低自信的原因,就在於孩子本身可能的確能力不足,而這也是許多臨床上常見、發展遲緩的孩子容易出現的狀態。
由於他們本身能力有限,使得他們不容易達到目標,也因此常有「想做但做不到」的狀況。如果孩子是因為上述原因的影響,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第一次時,就要讓孩子百分之百成功
2.讓孩子有機會贏得你的注意力
3.促進精細動作能力——讓孩子有掌控感
——摘編自《撞牆教養學:用12個練習理解孩子,將衝突化為溝通的轉機》,(如何出版社提供)
(版面有限,內容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