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地感受一個地方
島上的住民們也都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生活方式,就像他們口中常說:「如果要過東京的生活,那到東京去就好啦!」
「自然與人共生的島」,登島碼頭處的斗大標語,說明了日本御藏島居民的生活態度,而島上一切也真的是當之無愧。
御藏島,伊豆七島之一,與世隔絕的一座小島。幾年前初次造訪,我就驚訝於島上居民因為擔心發展與「海豚共游」的活動,將對海豚本身、島上環境、以及觀光客登島造成的影響,開始採取了一連串的策略,包括自行募資聘請研究人員持續進行當地海豚的研究、出海跟下水規範的制定、行程住宿的預約時程。
一切的一切都是希望在發展與生活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而島上的住民們也都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生活方式,就像他們口中常說「如果要過東京的生活,那到東京去就好啦」。
每次帶著不同地方來的朋友上島,簡單聊著當地的海豚研究成果、Photo-ID(Photographic Identification,海豚影像個體辨識)、親緣樹狀圖(海豚的子代關係),或是聽著這些事情的發展過程,沒有人不感到欽佩。
看著那厚厚一疊的調查表格、該年新生海豚寶寶的詳實紀錄,就知道這些扎扎實實的苦工背後,代表的都是眾人對於島上環境、對於自己生活模式的重視。也許是因為同溫層很厚吧!但看到同行眾人也因為我的感動而感動時,就覺得這真是很棒的事情啊!
生活在御藏島島嶼周圍的瓶鼻海豚,一直維持在120至160隻左右的群體數量,以及每年平均有10隻左右小海豚的出生率,而在2018年,甚至出現多達20隻新生小海豚的爆發潮,所以在那裡,會很有機會看到剛出生沒多久,還有著新生褶痕的海豚寶寶。
鯨豚母體與幼體在水中的相對位置,往往跟現場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例如當環境因素造成的影響和壓力較低,或者呈現相對穩定狀態時,經驗上鯨豚媽媽就比較不會顧忌寶寶所處的相對位置。
當你碰上個性比較easy的海豚媽媽,牠還會很自在的帶著寶寶從你身旁經過,有時甚至會讓寶寶游在靠近下水者的那側,或者是任由牠們好奇的亂玩亂竄。
不過印象很深刻的一次,那時我看到一組帶著新生兒的海豚群體,從不遠處朝我游過來,想說先下潛找到適當拍攝角度再等牠們經過。原本還看著小海豚搖頭晃腦,一副對眼前這名奇怪生物充滿好奇,想要一探究竟的樣子。我都已經舉好相機,準備按下快門那刻,沒想到海豚媽媽突然一個翹孤輪般的姿勢,加上旁邊同游不知是姐姐、阿姨、還是嬸嬸的其他海豚,也都很有默契的卡了進來,硬生生截斷了小海豚的路線和我的視線!
回岸上時,當我跟身旁同行夥伴們聊起,大家都非常驚訝於海豚們守護幼體的策略與默契。
不過呢,小屁孩就是小屁孩,在我後來上浮的過程中,小海豚還是抓到了空檔,從海豚媽媽的防守範圍落跑,一副做壞事得逞般的調皮身形,靠近我繞了幾下,才又被抓回去。
小孩子想做的,跟大人想的,真的就是完全不一樣啊!
——摘編自《鯨豚記》,(大塊文化提供)◇
【作者簡介】金磊 Ray Chin
自由生態攝影與環境教育工作者,從大學時期開始接觸攝影,攝影主題多為自然中的生物與環境;因著喜愛海洋緣故,來到東海岸的花蓮,邂逅神祕的鯨豚,為之著迷,落腳在花蓮並擔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解說、研究志工,投身環境教育領域,並深入海洋生態資源調查工作。超過20年的海洋生態攝影經歷,從水面上的影像,到近年來探訪世界各地的水下畫面,以及臺灣海域的相關紀錄。期望能夠透過所拍攝的作品,讓更多的朋友開始認識環繞在我們周圍的藍色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