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養殖海廢北漂 環團籲速研擬管理規範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19日公布「西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指出,養殖牡蠣的4縣市彰雲嘉南海岸上,養殖廢棄物比例超過6成,是其他縣市2倍。臺南、嘉義近年已開始鼓勵漁民使用替代浮具,亦規劃禁用保麗龍浮具,但替代浮具缺乏標準規範、國內也欠缺養殖廢棄物回收機制,呼籲政府盡速召開協商會議,研擬相關管理規範。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19日舉辦「牡蠣養殖廢棄物攻占全臺」記者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指出,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針對臺灣東北段、西南段海域進行調查發現,東北海域塑膠微粒居冠;夏季發泡塑膠微粒的量,在東北或西南海域也比較高。
臺灣浮筏式牡蠣養殖分布於雲臨外海、嘉義外傘頂洲、白水湖與好美寮海域,以及臺南七股潟湖、曾文溪出海口、臺南市安南、安平及南區外海。澄洋環境顧問執行長顏寧表示,臺灣海岸有很多廢棄物來自養殖漁業的廢棄物,像保麗龍、蚵棚、蚵繩等。學者估計雲嘉南有2.4萬棚牡蠣,一年使用12至20萬顆保麗龍浮具,每年有3.6至6萬顆流失或遺失。
顏寧提到,近年來地方政府開始使用替代浮具,臺南市政府陸續鼓勵廠商研發試驗替代浮具,2012年提出替代浮具如EPP或HDPE、規劃2024年禁用保麗龍;嘉義縣鼓勵漁民多用再生泡棉浮具,也計畫禁用保麗龍。中國、韓國、日本陸續使用替代浮具替換保麗龍,臺灣也有研發但腳步可以再加快,可效法其他國家的經驗,讓海岸廢棄問題可以減少。
對於推動替代浮具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難,顏寧說,目前是漁民的使用意願低,因為新的替代浮具沒有像保麗龍這麼輕、方便,漁民在使用上可能需要時間調整,或改變生產方式。韓國花了10年跟漁民協商,以工作坊來調整政策,韓國現在還是有使用保麗龍。
顏寧提到,韓國在好幾個港口或鄰近養殖海域,都有清潔船、駁船收集海上漂散出來的保麗龍垃圾,港口也有回收站方便漁民做保麗龍回收,值得臺灣政府借鏡思考。臺灣漁港只有一些暫置所放置廢棄漁網,也未看到保麗龍集中回收裝置。
關於替代浮具,林東良指出,EPP跟保麗龍類似,一樣會破碎化,也會汙染海洋環境;HDPE是不錯的材質,但漁民使用上不太習慣,需要改良,替代浮具目前需要跨部會擬定標準規範。此外,嘉義縣與臺化合作研發廢蚵繩再利用,把用過的蚵繩回收製成新的蚵繩,讓養殖漁民繼續使用,他認為,政府需要建立回收機制,也跟產業鏈有關。
針對清除漁業廢棄物,海保署表示,已推動淨海大聯盟,協助辦理海(漂)底廢棄物清除,截至2021年9月30日,累計召募各類船舶加入「環保艦隊」4,589艘、潛水愛好者成為「潛海戰將」2,953名,補助地方政府清除海洋廢棄物1,422公噸。
海保署委託9縣市,其中6縣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嘉義縣、高雄市)試辦廢漁網及蚵繩回收再利用、及離島3縣市(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試辦海廢保麗龍再利用。統計至2021年9月30日已回收廢漁網及蚵繩逾93公噸、及處理海廢保麗龍33公噸。
海保署也推動海廢再生聯盟,串聯回收再利用業者、製造業者、通路商、金融機構及研究機構等共29家,暢通海洋廢棄物去化管道,賦予海洋廢棄物新生命,使海廢變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