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東創作(上)回歸寫實 實現美的探索
1938年陳輝東出生於臺南,父親陳子燦做五金小買賣,由祖母扶養長大。小學時期還是日本時代,經常要到鄉下躲空襲,鄉間景物觸動了陳輝東敏銳的感覺,將自然之美訴之於畫筆。
當時,陳輝東就讀的成功國校緊鄰著赤崁樓,他常常到那兒玩耍,赤崁樓掛有不少具歷史意義的大畫,站在畫前,他想,「如果有一天, 我也能畫這樣的畫不知有多好!」經常看,畫都背熟了,回家後他也能畫出來。
年少時代,他常常跑去畫家潘春源的店,或私人美術教室門口偷偷學習,也會跑去看電影看板畫師作畫,從旁得到一些指導。
「我出身清寒,但我非常努力。」
陳輝東16歲初中畢業,在西藥貿易商打工。為了當畫家,他立志升學,每天下班後奮力苦讀,20歲考上了臺東師範,他努力學習名列前茅,並在期間紮下了人物畫基礎。
畢業後,陳輝東留在臺南任教,與同學張夏子結婚。為了養家、支付畫具和顏料開銷,在經濟壓力下,利用課餘接一些畫像或壁報宣傳畫的案子貼補家用。儘管收入有限,陳輝東在繪畫方面不惜投資,不但顏料從水彩改為油畫,每月還花300元訂閱日本美術雜誌,從中吸收最新的繪畫相關訊息。買不起顏料時,就改用畫電影廣告的油漆,買不起畫布時,就將三夾板刷上一層底漆代替。
回顧來時路,陳輝東說:「我出身清寒,但我非常努力。」年輕時,陳輝東除了學校上課,課後創作,教美術班,晚上還要給報社畫插畫,一天工作16小時,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假日,直到現在還養成凌晨3點睡的習慣。
觀察入微 琢磨表現技巧
陳輝東從小對畫人像感興趣,自然就會去觀察眾生態去畫,後來覺得畫人物很重要。12歲用蠟筆畫的祖父畫像,是他保留的最早的肖像畫。17歲能用炭精筆維妙維肖的臨摹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劇照。
「從繪畫史看,古典寫實或更早期宗教繪畫都是以人物為主,這個世間是人構造出來的,因為有人才會產生那麼多的故事,所以我們才有那麼多故事可以講、可以聽、可以畫、可以寫,所以畫人變成很重要。」陳輝東說。
陳輝東認為,人物在繪畫題材中占最重要的分量,「所以,我對人物的探討、研究特別重視也特別有興趣,才會畫這麼多的人物。人物要畫得好學問很大,在追尋探索上是永無止境的。」因為人物畫最難,當能畫到精緻熟練,最難的都能克服了, 其他的題材就簡單多了。
陳輝東指出,「一張好的人物畫,不僅在比例上要正確,還要畫到讓人感覺肌理是有彈性的,好像可捏一下的。畫石頭就要把岩石堅硬的質感表達出來,讓人一看就感覺像鋼鐵般,無法去擠壓。」
在衣服的處理上,陳輝東不單是畫衣服,還要能看出衣服的裡面是有血有肉的人體。「觀察到有些衣服是貼著肌肉的,有些是沒有的,衣服被撐出來的皺褶,它的光澤、陰影要怎麼處理,處理得好,就會感覺衣服裡是有軀體,不是掛在衣架上。」
捕捉常見表情 肖像栩栩如生
「不僅僅是在畫面上的呈現,一個畫家、一個藝術家在創作時必須受感動, 你才會畫出感動別人的作品。」陳輝東說。所以,他的人物、肖像不僅能夠精確的掌握五官、神韻、身分,也能夠將其內在的精神、情感、特質表露無遺。
人物畫不一定是肖像,人物畫有時是畫家藉模特兒的體態、容貌,以主觀的立場去描繪。陳輝東說:「肖像不僅是畫得像,所謂栩栩如生是看到畫就像看到他本人一樣,表情、眼神真的就是那樣子。」
「把最常出現的表情畫下來,就會栩栩如生。」陳輝東道出了畫肖像的訣竅:「當我跟他講話時,我已經在觀察他了。談話過程人會有很多表情,注意他常出現的表情,抓住那個表情,而不是去抓相機裡那個瞬間的表情,因為那個不會完全代表他。比如,一個不常笑的人,畫他咧嘴而笑反而不像他。」
陳輝東的肖像不僅完美寫實,他從觀察古典主義名家作品中獲得領悟,能精巧的琢磨色彩的優雅和光線的明暗,將模特兒置於一種貴氣的寧靜情境中,準確的捕捉模特兒的精神及特質。
陳輝東說:「我筆下的每一位人物對我而言,真如同一本書,深奧難懂的書。所以,我對人物繪畫那種鍥而不捨的探討與追求,幾十年來熱度未曾稍減。人的五官,一顰一笑,姿勢體態,呈現於我眼前,就是掌握形與神的挑戰,不管是名流巨賈或市井小民,我總是盡力達到深刻細膩的描寫,不僅呈現五官特色,也能夠傳遞其內在的本質。」
在「美的探索」展出前夕,回顧來時路,陳輝東謙遜而滿足的說,「我出身清寒,但我非常努力,我一生當中雖然經過非常辛苦的日子,但是老天幫助我,想想我這把年紀,還能持續的不斷創作,這就是老天所賜,當然也感謝我家人對我的支持,我想到應該是高興的,應該是感到福氣的。」(下集,明日待續)
【展出訊息】
陳輝東「美的探索」個人創作展,於2021年4月1日至8月29日在臺南市美術館開展。
網址如下:
https://fb.watch/6fX2wwW1LH/ (臺南美術館提供/大紀元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