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裡放風光 仙草菖蒲
菖蒲可說是端午的仙草、仙花,普遍運用在端午節的民俗中。
宋代時就有以「菖蒲節」代指端午節的說法,展現菖蒲和端午節習俗密切的關聯。詩人楊萬里《初夏即事十二解》詩就描繪菖蒲的形象,在「菖蒲節裡放風光」。(註1)
菖蒲拔幽澗 仙氣雋永
菖蒲這種植物,屬天南星科菖蒲屬其來久遠,也有許多品種,古時稱溪蓀、堯年韭、蒲劍,別稱也很多,例如:石昌、水菖蒲、劍菖蒲、山菖蒲、白菖蒲……葉片修長似劍,大小和特質因生長地點也各有差異。
菖蒲拔幽澗而生,日夜潄寒泉,被中國文人視為散發仙氣的雅草,與蘭花、菊花、水仙合稱「花草四雅」。菖蒲也常常出現在文人畫家的歲朝圖中,象徵永壽的「菖蒲壽石」很得人鍾愛。
安期生與菖蒲傳說
晉朝嵇含(嵇康侄孫)的《南方草木狀.卷上》記載,舊時楚國境內的番禺(今廣東)東方有安期生採服了菖蒲成仙,留下一隻鞋子的故事:「番禺東有澗,澗中生昌蒲,皆一寸九節,安期生(註2)采服仙去,但留玉舄(鞋)焉。」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生於池澤的白菖蒲(石菖)根可食,做成醃菜叫「昌本」,周文王很喜愛吃。
古人防疫 五瑞克五毒
黃曆五月五過端午,嚴酷溽暑天氣也由此展開。天氣蒸熱,「五毒」(蜈蚣、蛇、蠍、蟾蜍、蜘蛛)齊動,瘟疫滋長。古人防疫有方,以「五瑞」制「五毒」,天中(端午)五瑞指的是:菖蒲、艾草、龍船花、石榴花和蒜頭。菖蒲是「天瑞五瑞」之首,蒲劍斬千邪。
洗菖蒲浴、喝菖蒲酒、吃粽子,是古今共有的端午節常見的風物詩。宋代歐陽修的詞,就唱出這樣的時景:「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漁家傲》)
南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有洗菖蒲浴、懸艾草和喝菖蒲酒的習俗:「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四民並蹋百草之戲,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菖蒲有福蘭俗稱,菖蒲葉和蘭葉也形似,「浴蘭」是以菖蒲入浴,驅避溽暑帶來的瘟疫。今在韓國端午浴菖蒲還很盛行,在日本少數地方也有菖蒲浴。
菖蒲與花菖蒲
菖蒲根莖多節匍匐於地下,有九節或十二節;革質的葉子細長中似劍,有的長達一尺以上;初夏開花,長出圓柱狀肉穗花序,花很小。全株具特異的香氣,有殺蟲滅菌的功用,可觀賞也可入藥用。端午節民俗中,束菖蒲葉於簷下門前,用來避邪。《紅樓夢.第三一回》描寫了這般端午節的景象:「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繫臂。」
還有一種常見的鳶尾花形的花菖蒲,屬於鳶尾科鳶尾屬,葉形比較大,花具有蝴蝶蘭的風采。這種花菖蒲花色極多,有紫色、黃色、白色、粉色、橙色,也有雜色花,也有的品種具斑紋或鑲邊,產地不同紋彩各具特色。人稱花菖蒲是觀花植物八大金釵之一,這封號反倒是給含蓄蘊藉的清流佳人敷了鉛華厚粉。
漢武帝和長生仙人
據葛洪《神仙傳》卷十記載,漢武帝元封二年帶著董仲舒、東方朔等大臣上嵩山齋戒祭神。到了夜裡,忽然有身長二丈、耳朵高出頭頂下垂至肩的仙人出現。武帝非常恭敬地問他的來歷。
仙人說他是九疑之神,為採長生仙株菖蒲而來,聽說這嵩山中嶽山石上長著根莖一寸九節的菖蒲,服之可以長生。說完話,仙人倏忽消失不見。武帝告訴左右侍臣說:「他不是想學道服食的人,必定是中嶽之神來曉諭朕啊。」
得夢後,漢武帝採菖蒲服用了二年。武帝性好熱食,熱菖蒲一食用就讓他覺得煩悶不快,後來就不再繼續服用了。當時的從官中也有多人仿效他服菖蒲,但未能持久,其中只有王興一人聽說仙人教漢武帝服菖蒲,於是採食不停,得以長生,到了北朝魏武帝時還建在。鄰里的老老小小都說王興看起來像五十歲左右的人,身體強健,能日行三百里,後來就不知他的去向了。
這傳說,到了唐代還盛傳,李白的詩《嵩山採菖蒲者》中,宛然再現當時情景:
神仙多古貌,雙耳下垂肩。嵩嶽逢漢武,疑是九疑仙。
我來採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終忽不見,滅影入雲煙。
喻帝竟莫悟,終歸茂陵田。
曠代幾多人,畢生追尋佛法仙道!李白本人也是仙風道骨,鍾情出世間之道,超然天地間,獨闢仙徑。他知道的菖蒲是「仙草」,嵩山玉女峰有他的仙鄉、有紫茸仙草;朋友歸隱嵩山,掇仙草去了。摘得仙草,人生多麼美好!他日或騎白龍去相訪呀,一點都不為常人的思想感情所苦: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李白.《送楊山人歸嵩山》
註1:詩人楊萬里《初夏即事十二解》詩就描繪菖蒲的形象,是「菖蒲節」裡的主角,詩吟:「王家麈柄綠瓊香,萱草偷來柄更長,藏卻柿紅纓拂子,菖蒲節裡放風光。」宋.劉克莊《又七言三首 其三》有以菖蒲節代指端午節:枝上絳英吹欲盡,鏡中素髮摘來稀。今年過了菖蒲節,猶就香篝著裌衣。
註2:「安期生」亦稱安期、安其生,仙人名。秦、漢間齊人,一說琅琊阜鄉人。秦始皇東遊,與語三日夜,賜金璧數千萬,皆置之鄉亭而去,留書及赤玉鞋一雙為報。後之方士、道家因謂其為居海上之神仙。事見《史記.樂毅列傳》、漢劉向《列仙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