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被聯合國列「瀕危消失第三級」
臺語(閩南語)是部分臺灣人的母語,它不僅僅是一種溝通的工具,也是臺灣的文化之一。然而,隨著年輕族群越來越少使用,這種語言已經出現傳承危機,被聯合國列入瀕危消失第三級。
據華視報導,現在說臺語的臺灣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年輕族群。一項調查顯示,75歲的長者有超過七成會講臺語,但25歲的年輕人會講臺語的只有22.3%。
該電視臺上街隨機調查發現,五年級生(指民國五十年代,1961年以後出生者,以此類推)代表稱,他們會唱臺語歌;七年級生代表說大致聽得懂,但講得不太好;八年級生代表說偶爾講,他還能用臺語從一數到十;但十年級生代表連用臺語從一數到十都不會。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的瀕危語言六等級中,臺語已經被列為第三級──「重大危險」,也就是祖父母會說,但不常對小孩使用。如果不搶救臺語,這種語言與文化可能有消失的危險。
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豐惠說:「如果這語言流失,就代表這族群的文化也跟著消失。以後沒有用這種語言去演戲、去寫詩、去創作,這族群整個靈魂就不見了,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
政府有感於臺語的式微,在2年前成立台語電視台,希望民眾可以看電視學臺語。但從教育體制來看,目前小學一週只有一個小時的臺語課,能學到的有限。
陳豐惠說,臺語課除了時間少之外,學校也不會舉行考試,這會讓師生和家長認為,這不重要而不重視。
事實上,搶救臺語不只是學校的工作,小至家庭、大至整個社會,每個人都應該一起努力。
對此,專家建議,短期可先將臺語落實在學校考試中,長期目標則可以規劃全臺語教學的學校,讓孩子從小學母語。但這得靠全體社會的努力,才能將臺灣文化之美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