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建2新廠 執行長:亞洲生產太多晶片
全球晶片短缺問題持續延燒,影響範圍涵蓋智慧型手機、遠程醫療、遠距教育,以及所有自動化車輛。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Intel)日前宣布,將在美國興建2座新工廠,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指出,有太多的晶片是在亞洲生產,這種情況並非全球樂見;至於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季辛格表示,恐怕得花上幾年時間才能解決。
英特爾週二(3月23日)宣布,將投資200億美元(約新臺幣5,700億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2座新工廠,作為提高在美歐生產計畫的一環;外媒解讀,英特爾此舉是直接挑戰臺灣的台積電與韓國三星。
此外,英特爾也宣布,將從利用第三方,也就是台積電的產能從2023年起生產個人電腦(PC)與資料中心等相關產品,同時,該公司也將擴大自家的晶圓代工業務版圖。
這也代表,英特爾與台積電,將保持既是合作但同時又競爭的關係。
英國廣播公司(BBC)25日報導,2月新上任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表示:「最重要科技有80%供給量來自亞洲,對全世界而言不是一種令人樂見的情況。」
他指出,智慧型手機、遠程醫療、遠程教育、所有自動化車輛,人類的每一層面
都變得越來越數位化。而當事物變得數位化,就需要半導體。這是人類未來的核心,這個世界需要更加平衡的供給鏈,因此「我們介入了」。
季辛格也透露,英特爾計畫在歐洲興建工廠,但沒有透露具體在哪個國家。
歐美政界呼籲在國內建晶片廠
BBC表示,雖然英特爾新建的晶圓廠已經來不及挽救目前的全球晶片短缺局勢,但預計可以避免西方再度爆發類似危機。美國和歐盟近日也出現越來越多的政界人士,呼籲當局在國內增建晶片廠。
報導指出,英特爾近幾年多次無法達成生產目標,使得英特爾桌上處理器使用的電晶體技術,落後於對手超微公司(AMD)和蘋果(Apple),處於競爭劣勢。季辛格想要重振旗鼓,得先證明英特爾已經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另外,季辛格也告訴「雅虎財經」,他認為,要解決晶片短缺「需要幾年的時間」,他指出,晶片之所以短缺,是因為在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期間,全球對於計算機設備的強勁需求。他更直言,我們沒辦法在一夜之間蓋好晶圓廠,這需要幾年的時間才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