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鳳梨不銷中 化身小金磚進軍全世界
在鳳梨專家眼中,以北回歸線為界,以北栽種的鳳梨在甜度上較為遜色,但這樣的特質卻意外躲過這次的禁銷風暴。10多年來,南投八卦山上不夠甜、纖維又粗的土鳳梨,華麗轉身成為一顆顆金磚小巨人,進軍全球;如今,一塊塊酸香的鳳梨果丁,搭上泡沫紅茶熱,正搖向全世界。
面對中國市場的風險,多位加工業者直言,「要改變臺灣鳳梨產業的體質,鮮果與加工用應該各占一半。」鑽研鳳梨品種的學者則是支持鮮果市場,認為臺灣應該發展精緻農業,持續在品種上下功夫、穩定供果,這樣果農才能真的賺到錢。
加工水果之王 鳳梨罐頭輝煌史
臺灣一年生產約43萬公噸鳳梨,超過4萬公噸銷往中國大陸,這次鳳梨被無預警卡關,給了臺灣一次體檢鳳梨產業的機會。
回顧臺灣鳳梨產業發展史,臺灣鳳梨罐頭在戰後進入輝煌期,年產值曾高達120億元新臺幣,養活無數家庭;直到民國70年代工商業快速發展、工資上揚,臺灣鳳梨罐頭的世界版圖逐漸被泰國、菲律賓等國取代,台鳳公司也在當時轉向印尼等地投資。
隨著鳳梨罐頭加工業的出走,適合作罐頭的1、2、3號鳳梨品種,又酸又粗的口感逐漸失去消費市場。
民國94年「國共論壇」後,中國將臺灣進口的鳳梨關稅降為零,式微近30年的鳳梨產業再度獲得關注。據說,遊走兩岸的貿易商直接到鄉下,用招募果農、用口頭承諾,鼓勵種植專門供給中國的金鑽鳳梨。
從統計數字看,民國104年到107年,臺灣鳳梨出口到中國從2萬1,000多公噸成長到3萬1,000多公噸,4年間增加1萬多公噸;民國107年至108年的短短1年時間,臺灣鳳梨出口中國再暴增2萬公噸,創下歷史新高超過5萬公噸,然而,危機也隨之而來。
淘汰品種-原生種鳳梨大翻身
臺灣在民國89年後,歷經多次食安風暴,連農產加工品也逐漸走出「次級品」的宿命,邁向消費高端。95年1月,臺中糕餅業者「日出 宮原眼科」首創以鳳梨為內餡製作「土鳳梨酥」,一時之間,「鳳梨酥只有冬瓜餡、沒有鳳梨」成了社會討論的焦點。
民國97年「微熱山丘」在南投139縣道旁,以「奉茶」精神問市,靠「一塊完整鳳梨酥、一杯好茶」免費吃,打響八卦山上土鳳梨酥的名號,土鳳梨酥於是開始在全臺走紅。近年微熱事業版圖更擴及多國,簡約奢華的日本旗艦店建築,帶動臺灣鳳梨加工晉身為精品,邁向全球視野。
土鳳梨入餡貴5倍 烘焙業不下單
銷中鳳梨被無預警暫停,舉國上下颳起愛臺救鳳梨!但有專做鳳梨加工的業者,在這場風暴中不僅安然無恙,業績還蒸蒸日上。全臺第一家在農地上蓋農產加工廠「六月旺來」的林稷治說是個偶然,當他從農政體系退下後,考量土鳳梨是八卦山原生種,好種又可以粗放,因此,成為他回歸故里體驗農村生活的起點。
「難道製作鳳梨酥真的只能用冬瓜餡?」當時「日出」率先喊出賣真的鳳梨酥,讓沒有農產加工背景的林稷治也好奇,他嘗試用自家種的土鳳梨入餡,意外得到完美結果,酸中帶甜、口感十足的土鳳梨餡,讓他信心十足。
「剛開始研發出來時覺得好吃,但是沒人要,因為成本太高,比起冬瓜餡要貴上5到6倍。」過了半年成立了合作社,他就先設了廠。不久,社會氛圍帶動網路發燒,過去曾拜訪過的店家又回頭找他,並指名要之前樣品的貨。
如今全臺一半以上的土鳳梨餡料,都是來自八卦山上的「六月旺來」。烘焙業、飯店、DIY教師慕名而來,全球多處華人地區也跟上臺灣這股風潮,其中,香港名店美心也成了他的客戶。
林稷治說:「臺灣鳳梨就是酸、甜、香3種滋味結合在一起,這是他們喜歡臺灣鳳梨果丁的原因,也是臺灣鳳梨特有的香味,是他們沒有的。」
跟上泡沫紅茶 搖向全世界
除了生產炙手可熱的土鳳梨餡,多元開發是產業永續的力量。4年多前的泡沫紅茶熱延燒全球,林稷治想到借力使力,於是搭上連鎖店,借一杯杯鳳梨冰茶,把新研發的鳳梨果丁搖進茶飲系統,搖向全世界20多個國家。
如今不僅歐美國家買單,連被東南亞鳳梨大國包圍的新加坡廠商都找上門,林稷治說,「新加坡一家店的銷量,就可以抵上臺灣20家店,勝出的關鍵就是品質。」
「中國幫忙宣傳, 訂單現在已經爆量。」他說,這次事件對岸也在幫我們打國際聲量,以前國際鮮果市場不會想到臺灣鳳梨,但這次事件後,會想要去吃吃看。臺灣鳳梨不僅生鮮,連手搖飲也想試試看。
改種土鳳梨 保價收購保障果農
日正當中,一顆顆躲在驕陽下的綠皮鳳梨,戴上五顏六色的圓帽子,大約過兩個月就要採收了,這是八卦臺地台139線上最美麗的一道風景。鳳梨伯的農地就位於微熱山丘的不遠處,這幾年他的鳳梨田將近一半栽種著土鳳梨,「保證收購,每臺斤有13元,有時比金鑽的還好。」
如何讓農民心甘情願捨棄金鑽鳳梨,改種土鳳梨?林稷治喊出收購價1臺斤10元,農民只要來合作社「登記」,「要種幾分地? 幾年幾月會種下去?採收時間點落在哪?數量會有多少?不論市場如何波動,都可以用1臺斤10元保價收購。」
對於收購價錢,林稷治表示不怕競爭。他說:「這是專作原料的優勢,因為我供應的全臺數千家公司與個人,相較起來,不易出現退貨的情況,相信果農的收益也會更有保障。」
鳳梨「全物利用」產值最大化
風波下的愛國熱情總會過去,臺灣還是要誠實面對鮮果產量過剩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中共威逼、利誘的手段?
有學者指出,民國89年前後中國大陸觀光客開始來臺,在旅行社導遊飢餓行銷的手段下,快被國人遺忘的「鳳梨酥」成了陸客採買伴手禮的首選;馬政府時的「大三通」是陸客來臺的高峰期,鳳梨酥產業的年產值達300億元,這是農產品經過加工手段提升附加價值的基本教案。
但具經驗的烘焙業者指出,當時陸客購買的鳳梨酥都是冬瓜內餡,根本沒有鳳梨,對臺中加工業的提升並無助益。
如今,陸客沒了,中國(共)再祭出禁銷手段,如何解套?在產業加工部分,鳳梨加工需要的用量有多大? 據業者透露,鳳梨加工品需要的鮮果用量相當大,1顆鳳梨酥就要用掉1/4顆鳳梨,1杯鳳梨冰茶也要1/10顆鳳梨的果肉,製作成糕點、飲品不知不覺就能消耗掉許多鳳梨。
林稷治說,目前他供應臺灣幾家大型飲料連鎖店用的鳳梨果醬,就是土鳳梨加金鑽,就這樣也能把滯銷的金鑽銷售出去。因此,公司光土鳳梨加工,1年就用掉4,000公噸。
「鮮食鳳梨比例應該要下降。」從實際的經驗中,前微熱山丘執行長、天來集團董事長陳來助直言,加工用鳳梨應提升至總產量的一半,且應以「全物利用」的思維讓鳳梨的產值極大化,「一梨多吃」才能減少鮮果市場波動造成的產值波動。
陳來助認為,加工不能只有果汁、果乾、果醬等食品,這樣的加工層次太低;而且,鳳梨不只有好吃的果肉,鳳梨莖所含的酵素可用於生醫領域,鳳梨葉的植物纖維可用於紡織業。臺灣擁有18個品種的鳳梨,應好好盤點各品種的特色,例如:台農20號牛奶鳳梨可低溫萃取出的酵素是最多的,可運用於保健食品開發,從源頭生產做出分流,才能提高農產品的價值。
拉長種植季節 鮮果仍具競爭力
對於加工業者認為應該降低鮮果市場,提升加工原料品種,避免生果短期滯銷造成傷害的說法? 嘉義大學園藝系教授李堂察提出觀察認為,臺灣鳳梨農多屬小農,長期應在品種上下功夫,包括延長種植季節、增加鳳梨耐儲性等。
李堂察說,「臺灣最大問題是鳳梨供果期太短,以4、5月分最多,3月分上市,一直到6月分,產量開始往下掉,這是臺灣很大罩門。」他說,到了夏天以後,6月到10月這段時間,尤其是鳳梨產區會碰到西北雨和颱風,鳳梨產量與甜度都會不好,也會有病態,影響到外銷的競爭力。
針對銷中衝擊,李堂察說,其實5萬噸只占臺灣產量8%,目前政府已在開拓市場增加消費量,未來農民應該自己會調整。他強調,中國(共)現在用政治卡鳳梨,未來也會用政治事件再次引誘,長期一定要有規劃與調整。
鑽研鳳梨多年的李堂察,家中也以栽種鳳梨維生,對農民的辛苦更有體會,他認為,唯有種植鮮果才會賺錢,因為臺灣種植加工用的鳳梨成本與東南亞無法相比,反而是鮮果市場才有競爭力。他說,只要持續改善難儲運,並研發耐低溫、耐高溫、克服多雨和颱風的品種;將種植季節拉長,加上種植技術優化,以目前主力發展的金鑽鳳梨,仍具有相當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