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區更名科技產業園區 產值拚年增5%
「加工出口區」舊招牌已陸續拆卸完成,3月28日起將以「科技產業園區」的新身分提升臺灣經濟量能。加工出口區管理處表示,去(109)年園區整體產值達新臺幣4千億元,經濟部規劃將擴大屏東與高雄園區,引進更多廠商、帶動投資動能,目標是未來每年產值能成長5%。
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副處長劉繼傳表示,加工出口區更名為科技產業園區,將有智慧升級、人才培育與數位商機媒合等三大重點工作,預計每年將投入新臺幣1億元。其中,智慧升級將從行政服務全面數位化做起,並建置智慧化管理平台,像是園區內的即時交通、停車資訊、空品偵測、汙水偵測、智慧路燈、公共能源管理等。
除了有形的預算,人才培育將透過在地產學合作,媒合學校能量與廠商需求;數位商機媒合則是要擔任介接的角色,視廠商需求適當引入無形資源,協助廠商跨領域發展,目標是協助廠商轉型與升級,例如疫情催生宅經濟與遠距商機,抓緊產業趨勢。
劉繼傳表示,科技產業園區去年整體產值為新臺幣4千億元,為了帶動產值持續成長,經濟部規劃未來將擴大屏東、高雄園區,引進更多廠商進駐,帶動民間投資動能,目前設定目標為每年產值增長5%。至於與科技部轄下的「科學園區」有何不同,劉繼傳指出,科學園區兼具更多前瞻研發,而科技產業園區仍是以「量產」為主。
此外,更名後的《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也新增了園區內廠商的退場機制,劉繼傳指出,為了活化園區內閒置土地,6月28日前會訂出子法,初步規劃將要求廠商提出新的投資計畫書,通過後才能持續使用;若未提出,將展開一連串行政程序,包含要求釋出閒置廠房,或透過開罰的方式增加廠商持有成本等,最後才是強制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