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如賭博 專家籲嚴審
國內保險業者日前推出防疫保單,民眾擠爆該業者相關據點搶買保單。學者認為,這類巨災型保單有許多風險,可能只要疫情爆發,該公司就會賠到倒閉,另外也存在道德風險,呼籲主管機關修正機制,未來嚴審這類保險商品。
由於疫情延燒,國內保險業者日前順勢推廣防疫保單,繳納500元的保費,被隔離就能拿到10萬元保險金,該商品備受推崇。據媒體估計,該保單可能販售超過百萬張。目前該商品已停止販售。
景文科大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說,這種災難型保單如果不是大賺,那麼就會大賠,包括法定流行病、洪水與地震險,一般保險業都不敢販售相關商品,主要是考慮一旦必須理賠,可能就會賠掉整間公司。
「這次的防疫險,彷彿是在賭疫情不會大規模流行。」章定煊說,假設台灣的疫情如同美國般發生大規模傳染,比照美國疫情盛行率的數字,「推出這樣保險的公司,難道不會賠到倒閉嗎?」
他說,保險公司如果站在穩健經營的立場,金管會應該不希望他們賣這樣的保單,因為假設這樣的公司因理賠而出現資金缺口,還是得倚賴國家的資金予以援助,「所以說賣這類的產品,有點像是走在法律邊緣。」
章定煊說,按照正常情況,敢於推出這類商品的公司,必須要有雄厚的實力支撐,因此金管會等監管機關應該格外關注相關業者的營運規模。
另外,他認為,這樣的保單也容易引發道德風險。颱風、洪水等天災是不可預期的,保單的道德風險較低,但這次的疫情是可以通過刻意接觸而受到傳染,因此保單的道德風險極高,「這件商品在設計時就有點漏洞,可能因缺乏相關經驗。」
他說,國內保險市場過於飽和,投資儲蓄險已不准販售,疾病等壽險也已飽和,最好做的是產業,這也讓保險公司鋌而走險。
章定煊建議,針對這類型的巨災型保單,政府應有嚴格的審核制度,不能使用核備制,而是必須使用核准制,在沒有獲得核准之前,不准許業者逕自販售。
對於保險公司財務是否承擔得起,金管會日前則表示,公司都會做風險評估。 另外對於理賠等規範,金管會則提醒,民眾在投保時,需特別注意有「除外」的規定,像是「犯罪行為」或是「故意行為」,都無法獲得理賠;此外,包括「被保險人前往衛福部疾管署發布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屬第3級之地區」等情況,也都不會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