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設計師:建築深層內涵引領人返回天堂

建築師兼建築攝影師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Smith)。(由詹姆斯‧史密斯提供)
建築師兼建築攝影師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Smith)。(由詹姆斯‧史密斯提供)

文/記者J‧H‧White 編譯:雲川

「如果您站在舞臺的中心引吭高歌,坐在圓形劇場後座的觀眾和前排的觀眾一樣,都能聽到美妙音符」,教育家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Smith)說,「古羅馬的圓形劇場是精心設計的結晶,絕不是偶然所得。」

教育家史密斯,同時也是建築攝影和設計工作室Cartio的創始人,他在澳洲長大,現居紐約從事設計工作。他的父親是一名飛行員,從小隨父親足跡踏遍世界各地,對希臘尤為難忘。漫步在雅典的街頭,那坐落於地表以下10英尺(約3公尺)的廣場廢墟,見證著古老文明的變遷,壯觀的雕塑和華麗的建築,嵌進了這座城池的風貌,常常縈繞在他的腦海。

「完整的藝術形式和先人的智慧,完全呈現在你的眼前,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他如此評論雅典的古建築。

史密斯解釋說,古希臘的先哲啟迪了藝術的精神境界,為後世的古典建築設計奠定了創作基調。例如,柏拉圖領會了人類與神的聯繫,進而參悟了更高的真理。

談到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時,史密斯說,「我們都來自高層空間,那裡存在的美感和秩序,將比例、節奏、色彩、空間、光線、形狀以及修飾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建築的和諧、協調和美感,因此這些精雕細刻的建築,能夠打動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領會藝術的本質。」

帕德嫩神廟(Parthenon)就體現了這種深刻的內涵,「如此令人驚歎,直觀和出色」,史密斯說,「坐落雅典衛城之頂,俯瞰全景,是真實而壯觀的體現」。

史密斯認為,經典建築有更深層的使命。他說,「它們體現了半神文化的人文環境,潛移默化地指導著人們在生活中遵從神的教誨。」

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Smith)講演的教育展示板,介紹了古希臘到文藝復興時期受古典主義啟發的建築的本質。(由姆斯‧史密斯提供提供)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Smith)講演的教育展示板,介紹了古希臘到文藝復興時期受古典主義啟發的建築的本質。(由姆斯‧史密斯提供提供)

喧囂退去 殊勝呈現

史密斯年輕時也接觸過各種修煉方法。直到一位好友向他介紹了源於中國的法輪大法,這澈底改變了他的生活。

他開始修煉法輪大法,輕柔舒緩的功法,僅幾週後,他後背的骨折就癒合了,肢體伸直了,睡眠也改善了。不過,修煉令他獲益的不僅僅是身體。

「法輪大法純淨了我的心靈」,他感慨道,「內心的躁動逐漸消去。」他打了個比喻,好比一個人住在車水馬龍的城裡,一天開車到了郊外,突然發現一切都靜下來了。「這就是修煉,你的思想變得毫無雜念而無限開闊。當霧霾消散,我捕捉到了更美的景色。」

就如同他第一次去義大利,迎面看到廣場上華麗高貴的石灰石建築。「那不是奢華,而是優雅的美麗」,史密斯說,他把這種感受歸功於修煉。通過修煉,他獲得了內心的寧靜,可以放慢腳步,欣賞簡單樸實的美。

「在那種平靜的心態下,古典建築的魅力深深打動了我,我再也無法移動腳步,它直擊我的靈魂。」那趟旅行激勵他成為新古典主義的設計師。

塞德住宅(Seid House)是詹姆斯·史密斯設計的新古典主義住宅。(由姆斯‧史密斯提供)塞德住宅(Seid House)是詹姆斯·史密斯設計的新古典主義住宅。(由姆斯‧史密斯提供)

從文藝復興中獲取靈感

史密斯研究建築之前曾是一名雕刻家,他認為建築學是表現視覺藝術的學問,「它學習並融合了繪畫和雕塑的長處,並貫穿於人們的生活中」,他說,「學習視覺藝術,是了解藝術規則在建築學中,如何融合的基本步驟」。

此外,他還通過學習攝影技術,提升了對設計理念的認知。「攝影中所包含的基本元素——線條、色調、紋理、形狀、顏色,為你構建了設計的基礎概念」,他說,你可以運用到設計房屋上。

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Smith)講演的教育展示板,介紹了古希臘到文藝復興時期受古典主義啟發的建築的本質。(由詹姆斯‧史密斯提供提供)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Smith)講演的教育展示板,介紹了古希臘到文藝復興時期受古典主義啟發的建築的本質。(由詹姆斯‧史密斯提供提供)

同樣的,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就是通過研究素描、繪圖和雕塑掌握了基本構成原理。

然而,與黃金時代研究多種學科的整體方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代主義的方法省略了廣泛的培訓,學生鮮有機會系統地學習核心基礎知識。

「讀了3年的本科和兩年的研究生,我根本想不起哪堂課講過審美構成,比例一詞也只是在評定作品時用過,根本沒教過」,這就是畢業於澳洲頂級設計學校的史密斯的經歷,「好比學習語言的學生,卻連基本語法也學不到。」

「美好的事物帶給人們愉悅」,史密斯表示,傳統的學校系統地教授正統的美學,創造出真正美好的藝術,例如在歐洲大陸隨處可見的漂亮的建築,和凡爾賽宮的收藏。他認為義大利經歷了文藝復興之後,藝術風格趨向於過分華麗,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四則提升了那個時代的藝術品味。

凡爾賽宮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小特里亞農宮(Petit Trianon)。(由詹姆斯‧史密斯提供)凡爾賽宮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小特里亞農宮(Petit Trianon)。(由詹姆斯‧史密斯提供)

「路易十四國王保留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簡約,但進一步完善了這種風格,使其更具品味,優雅和細膩」,史密斯表示,這就是那個時代的建築特徵,史密斯的創作靈感亦源於此。

後人都沿襲了路易十四建立的標準,例如路易十五在凡爾賽宮苑內建造的,具有新古典主義特點的小特里亞農宮(Petit Trianon)。「它具有王族的禮節和氣質,比例簡約,建築精巧,法式落地窗呈現出垂直的美感,裝飾精美。」史密斯說,「他們彷彿在和我的心靈對話,令我感到生機勃勃。」

他認為,這種感覺正如柏拉圖所說的,是人和神性的真我相通的時刻。「傳統創造了高貴、正直、有尊嚴的生活環境,喚醒了人們的真實本性,啟迪人們做回真正的自我。」

作者簡介:懷特(J‧H‧White)是藝術、文化、男性時尚領域的專欄記者,現居紐約。

延伸閱讀
【浮生行吟】處處是「景點」
2021年01月14日 | 4年前
兩個現代人 帶回地府訊息
2020年04月27日 | 4年前
修繕營造 找東旭建築最安心
2019年05月10日 | 5年前
千年古城戰火毀 法團隊用3D修復
2018年10月15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