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藝審批爭議 立委促資料庫公共化

民進黨立委莊競程(左2起)、范雲與多名學者、學生團體等,30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即刻推動「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以反對商業壟斷。(中央社)
民進黨立委莊競程(左2起)、范雲與多名學者、學生團體等,30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即刻推動「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以反對商業壟斷。(中央社)

【記者徐翠玲/綜合報導】

針對華藝學術論文資料庫輸出到中國卻遭「紅色審查」爭議,民進黨立委范雲昨(30)日要求科技部和教育部,應即刻開始推動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華藝事件正好給臺灣學術圈一個推動知識公共化的契機,國際已經發展出「開放取用」模式,臺灣也不斷有學者和研究倡議推動。她強調,臺灣已經晚了20年,不能再拖。

對於媒體踢爆,華藝將線上圖書館「輸出」到中國,但大量竄改有關論文的事實性資訊,如論文題目、關鍵詞、摘要、作者服務單位,甚至包括作者名字,並且封鎖(刪除)含有敏感字眼的大量論文。范雲30日與多位關心學術自由的民間人士於立法院共同召開記者會。

范雲指出,臺灣期刊論文商業市場形成目前由華藝公司壟斷的現況。導致研究者沒有太多公開論文方式的選擇,事件發生後,還需由各大學、研究單位或著作權人自力救濟向華藝抗議或提起訴訟。而且所有想要閱讀華藝圖書館論文的人都必須付費加入會員或購買點數單篇付費,依華藝公告的標準,在臺灣下載一篇碩博士論文是200元、其他論文則是一頁4元(每篇論文大約30至50頁)。

范雲表示,臺灣所有的學術研究成果,幾乎都由教育部、科技部投入的公共預算支持,生產知識者也逐漸體認,應共同維護知識公共化的理念,才能互惠互利,創造更多研究果實,但臺灣長期以來,只有國家圖書館做了碩博士論文、臺灣期刊論文索引、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等系統,且多半是只能查詢無法閱讀或全文下載,若想即時線上閱讀則常常需到華藝網站付費取得。

范雲說,知識應該是公共財,國際學術圈為了對抗資料庫商業化或高額收費,陸續發起「開放取用」運動,從1998年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組成聯盟倡議開始,至今已20多年,華藝事件正好給臺灣學術圈一個推動知識公共化的契機,臺灣已經晚了國際20年,在著作權觀念提升以及跟上國際學術趨勢的現況下,正是推動開放取用模式的好時機。

臺大歷史系特聘教授陳弱水指出,資料庫「輸出」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華藝線上圖書館本來就是公開的資料庫,地球上任何人都可以上網使用,如果需要下載全文,付費即可,根本沒有「輸出」的道理。且如果有地方封鎖什麼資料庫,造成學者的不便,造成研究的缺失,他們要自己處理,而不是由我們以違背事實、自損尊嚴的方式來為他人解套。臺灣的學術研究有很大比例獲得納稅人的資助,這些成果具有公共的性質,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需要積極考慮推動學術成果公共化。

民進黨立委莊競程以「No science should be locked behind paywalls」表示,知識建構與傳播不再是由上到下、由內到外,只要拆掉付費的高牆,即使是專業社群外的人,也能對於知識提出檢視與批評,將會有助於科學的進展。由於臺灣是國際學術出版的小眾,透過支持開放取用運動,讓知識被自由分享與使用,能夠讓臺灣的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看見,也可以提升國際影響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