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捲」中國社會造成新一代「下流青年」

⊙李靖宇

近年來中共官方一直宣稱,經濟已快速發展,為年輕人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然而,現實社會似乎與中共宣傳截然相反。據《南華早報》報導,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對就業前景感到絕望,對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也同感不滿。他們在微博、微信等社群媒體發洩心聲,使「內捲」、「凡爾賽文學」、「打工人」等流行語風行一時,這種氛圍與中共官方的宣傳格格不入。

「內捲」原本是指,額外的生產投入無法增加更多產出。對努力尋找有限工作機會的870萬大學應屆畢業生而言,這個詞的意思是,就算拿到大學文憑或擁有其他技能,都無法保證有更好的就業前景。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嚴飛表示,這個詞代表了中國許多年輕人的無助感,「他們花了這麼多努力,但仍不能改善生活。」

中國現在一些大學學生用內捲來指稱非理性的內部競爭、互相傾軋。例如,國際反共局勢使一些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無法成行,因此報考中國研究所的競爭更加激烈,就是一種內捲;或者太多國外留學生返回中國與既有的畢業生在職場競爭,也是一種內捲。

又如,看電影時,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一個人先站起來看了,被他擋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來,最後大家都不得不站起來看電影。再如有人開始加班,最後逼得所有人都加班,但是因為工作已完成只是在混時間,因此公司產出沒有增長,所有人的薪水也都沒有增加。

今年10月,任教於牛津大學人類學系的項飆警告,年輕世代過度競爭的工作環境,反映了更廣泛的社會問題。項飆指出:「內捲指的不僅是白熱化的競爭,也表達了一種對於競爭了半天卻一無所得的感受。即使你知道到頭來不會得到什麼,卻毫無選擇,只能去競爭,而在這麼多競爭之後,人們連最基本的期待都不可得。」

這樣子的「內捲」,使中國年輕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也使中國社會整體發展停滯不前,鎖死在低水準的狀態上,周而復始地循環。這種現象稱為「內捲化」。

從根本上說,共產黨對中國年輕人的精神迫害非常深重,為了政權穩定,政府不允許青年獨立思考。中國的大學與媒體在2013年就有了「七不講」的規定,不講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權利、中共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和公民社會;2019年起,中共當局的思想控制更「向下扎根」,投入經費推動中小學「學習新思想,做好(共產主義)接班人」閱讀活動,甚至全面審查中小學圖書館的書籍,引發「當代焚書」爭議。

在這種極權社會體制之下,年輕人的創意思考遭到抹殺,學生們只能致力於背誦各種學習內容,彼此在考場上進行殘酷的內部競爭,這就是一種制度性的內捲;長期接受僵化教育的學生們成了「小鎮做題家」,長大後即使進入有名的公司,也只能在上級劃定的範圍內進行生產,這使中國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出名的「山寨王國」。這種舉國性的低水平模仿和複製就是典型的內捲。

再者,飆高的房地產價格和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也令中國年輕人感到不滿。許多人覺得無法靠自己努力致富,沒有辦法向上流動、爭取不到更高的社經地位,因此,「打工人」這個語詞開始在社群媒體平臺風行。

在中國,打工一詞原本是用來形容被迫離開故鄉到全國各地血汗工廠打零工,如今這個詞漸漸被用在白領勞工身上。香港理工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陳慧玲表示:「像程式設計等辦公室工作,在削減成本的大環境下,已變成長時間和低福利的工作,中國白領勞工加入不同的社群媒體平臺,抒發工作壓力和尋求協助。」

還有許多中國年輕人也在社群媒體平臺表達對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不滿,把一些網紅刻意「低調不經意」的炫富行為稱作「凡爾賽文學」。來自北京、育有二子的小說家蒙淇淇成為被批評的目標,她在微博上炫耀自己買了多少奢侈品,或僱用會說英語和法語的保姆,卻假裝不知道自己所過的奢華生活。

這種年輕人普遍不滿的氛圍,能不能化為一股反思黨國體制的動能,值得觀察。◇

延伸閱讀
臺出版染紅童書 立委憂冰山一角
2020年11月30日 | 4年前
陸網路身分證 蒐集生物特徵個資
2020年11月29日 | 4年前
阻不利訊息?中共嚴控公民出境
2020年11月24日 | 4年前
取消